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生产最主要的病害。据安徽省植保总站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呈偏重发生趋势。为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实现小麦高产攻关目标,确保食用安全,省农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极易暴发成灾,轻则减产1成左右,重则3-5成,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小麦产区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把防治小麦赤霉病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控责任,制定防控方案,及早精心部署,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强化科学预防。根据预测分析,今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重发区域主要为沿淮及其以南麦区。要根据小麦生育进程、天气预报等情况,于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5-10%)普遍喷药预防一遍。首次喷药后,若遇连阴雨天气,隔5-7天再补防一次。淮北中北部麦区,要视小麦扬花期天气情况择机喷药预防。要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推荐选择亩用25%咪鲜胺60毫升,或36%多·酮悬浮剂150克,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70克,或40%多菌灵悬浮剂150克,或80%多菌灵可湿粉剂100克,对足水量均匀喷于小麦穗部。 三、大力支持,推进专业化防控。各级农业部门要大力支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尤其要扎实推进麦产区专业化防治工作开展,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全省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和粮食高产攻关示范片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这一工作。要积极扶持农民专防合作组织、农民植保员、农村科技带头人及种粮大户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要切实解决外出务工户及无劳力户的病虫防控难问题,千方百计提高小麦病虫防控效果。 四、加强督查,强化服务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强化工作督查和技术服务指导。要注意把握小麦易感生育期时段的天气预报,及时发布小麦赤霉病及其它病虫发生趋势。要组织农技人员,在防治关键时期,全面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服务指导,督查防治效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明白纸、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体,将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防治技术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要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确保用药对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小麦丰收。 附件1 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一、小麦赤霉病 1、危害症状:小麦受赤霉病危害后主要症状是造成穗部腐烂,后期在穗部出现粉红色霉层,重可造成3成以上的产量损失。 2、防治适期: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在小麦齐穗期(5%-10%扬花期)开展防治,时间约为4月中、下旬;皖北麦区齐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也要提前施药预防,时间约为4月下旬未至5月初。 3、防治药剂:亩用25%咪鲜胺60毫升、或36%多·酮悬浮剂150克,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70克,或40%多菌灵悬浮剂150克,或80%多菌灵可湿粉剂100克;若花期多雨,应在药后5-7天,再喷一次。 二、小麦穗蚜 1、危害症状:造成麦粒不饱满,导致减产。 2、防治指标:800头/百穗以上。 3、防治药剂:亩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喷雾防治。 足量喷雾:机动喷雾器每亩对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30-40公斤足量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