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由于传毒介体灰飞虱越冬虫量高,稻麦免耕及套播面积大,有利于灰飞虱种群繁衍,再加上淮北及沿海地区高感病品种比例高等原因,预计今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淮北、沿海及里下河局部地区发生程度将达4级,其他地区 1~2级,发生面积500万亩,比去年增加20%左右。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程兆榜研究员在去年调研时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区域已由北向南扩大,不再局限于沿海、淮北地区,往年不发病的苏南等地都查见了病田。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都不强,各地应落实好治虫防病、适期迟播避病等措施,控制黑条矮缩病危害。 据程兆榜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由灰飞虱传毒引起,其带毒率高低与绝对虫量、毒源寄主面积、种植范围等有关,应加强对传毒介体灰飞虱的防治,以及毒源寄主、病株的处理,降低带毒虫源基数,控制病害流行程度。由于生产上还没有抗病品种可以选用,充分利用栽培措施避病和治虫防病是控制黑条矮缩病流行危害的有效措施。 合理推迟播栽期,实施秧田覆盖 加强耕翻,控制套播水稻种植面积;避免早播早栽,推广机插秧、小苗抛栽等轻型栽培方式,避开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控制传毒危害。移栽水稻播种期,淮北地区不能早于5月10日,江淮地区控制在5月15日前后,苏南地区控制在5月20日前后,以避开一代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减轻黑条矮缩病危害。水稻播种后用20目以上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阻止灰飞虱到秧苗上刺吸传毒。直播稻不能播种过早,同时加强杂草防除,以防自生麦苗以及马唐、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诱集灰飞虱传毒。 科学防治灰飞虱 在小麦穗期一代灰飞虱若虫高峰期,结合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兼治,压低麦田灰飞虱基数,减轻稻田防治压力和发病程度。在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用药防治水稻秧田灰飞虱,控制其传毒危害。水稻本田期在二、三代若虫发生盛期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毒死蜱、异丙威、稻丰散、敌敌畏等,将持效性好的药与速效性好的药配合使用,并注意交替用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黑条矮缩病重发区所种水稻大多为抗条纹叶枯病品种,但这些品种均不抗黑条矮缩病,许多农户忽视了对灰飞虱的防治,导致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 另外,引发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毒与引发玉米粗缩病的病毒相同,近年来农田生态条件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及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源的积累,江苏是适宜该病发生的主要区域,玉米较水稻感病,故在全省范围内应同时加强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避免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谭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