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植保(中国)协会在北京召开以“农业生物技术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主题的研讨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贾士荣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胡瑞法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专家们就农业生物技术的宏观经济和环境效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营养健康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同与会媒体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强劲增长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近期发布的《2008年全球生物技术商业化现状报告》显示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强劲增长。2008年全球共有25个国家1330万农民种植了1.25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非洲的布基纳法索和埃及首次种植了转基因作物,一个新的转基因作物———甜菜在美国和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截至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8亿公顷。强劲的增长主要源于转基因作物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巨大效益。目前,全球共有24种转基因作物的144个项目获得670项批准,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依次居批准项目的前列。报告还显示,2008年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已达75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22%。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有了长足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转基因抗虫棉成功育成,到2006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达400万公顷,占棉田总面积的75%。十多年来,棉农由于农药和用工减少、产量增加,增收节支超过166亿元人民币。目前,除抗虫棉以外,转基因抗虫杨树和抗病毒木瓜已被批准大规模生产应用,其他转基因作物正在进行田间试验和安全性评价,尚未推广应用,产品也未进入市场销售。 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教授和胡瑞法教授通过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研究了Bt抗虫棉和转基因水稻的商业种植对整个经济和贸易的长期影响。研究数据显示 Bt抗虫棉和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将为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如果转基因水稻也投入商业化生产,到2010年,Bt抗虫棉和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将能够为中国带来超过52亿美元的福利。转基因棉花推广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研究表明,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和消费者从中分别获得65%和32%的利益,转基因棉花种子企业获利2%,技术研发部门获得1%的利益。 胡瑞法教授表示:“大家有目共睹,在中国种植转基因棉花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至关重要。更多的转基因作物投入商业化生产,将会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并能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是大势所趋 农业生物技术一直是全球科学、经济和政治界探讨的重要话题,其安全性也备受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虽然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但这些争论已被科学研究的结论所否定。转基因作物从研发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十多年来,并未发生一例环境和食品安全性事故。此外,转基因食品与含有添加剂的食品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不可能出现由添加剂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为确保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科学、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经政府批准进口或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及其产品都通过了严格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性评估。 罗云波教授指出:“今天我们种植的作物是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工选择、遗传育种育成的品种,许多基因已被改良,有长期安全食用的历史。转基因育种虽然与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不同,但本质上相同,都是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对遗传基因进行改造,只不过基因工程使这种改造更为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不仅如此,转基因技术还为消费者带来更营养、更健康的食品选择。” 科学研究表明,应用农业生物技术的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营养、更健康。这是因为,改善营养成分的转基因食品比非转基因常规食品中营养成分增加了。例如,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正在运作的“金色大米”计划,就准备将富含胡萝卜素的转基因大米运往非洲和亚洲维生素A缺乏地区,以缓解当前每年因维生素A缺乏而导致300万名儿童失明的问题。再如,高油酸转基因大豆的试验成功,将避免人们对不健康的饱和油脂摄入过高,这对于人们预防心血管病非常有利。另外,由于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可大大降低农药残留对于人体的危害。 中国农科院贾士荣研究员表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会也不可能被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初期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怀疑、犹豫甚至争论,但终究会被认知。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批准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相比之下,迄今没有一种常规作物像转基因作物一样经受了严格的安全性监管,现在已到了让公众科学和理性地认识转基因作物巨大潜力的关键时刻,加强公众交流,推进产业化,刻不容缓。” (杨曙光)
来源:中国农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