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农化成立于2001年,专业从事农药剂型研发和制剂出口(OEM),为全球农化市场服务。经过18年的技术积淀,经过来自全球各个地区上万个订单的磨砺,公司以持续的剂型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造就了高正人的工匠精神,打造了高正农化中国农药制剂界标杆企业形象。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中国农药行业制剂销售50强中,高正也占得一席,更加说明了高正农化在制剂界的较强优势。
中国第一个稻田除草漂浮大粒剂——埂上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描绘了农夫田间除草的辛劳,水稻种植是农事中较为繁重的劳作,稻田除草尤为辛劳。化学除草的发明取代人工除草,无疑是科技的进步,但传统化除仍需拌土拌肥、下田撒施,或背负喷雾器下田喷施,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安全性差,防效不佳。
如何将农民从繁重的稻田劳作中解放出来,把稻田除草乃至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变得轻松简单,高正人踏上了解放农村劳力的创新之旅。
移栽稻田离不开水,有水便可造“船”,让除草剂的活性成分搭“船”漂浮水面,再给“船”添加一种动力,让它在水面迅速漂移扩展,将有效成分均匀分散到整个稻田水面,于是诞生了 中国第一个稻田除草漂浮大粒剂——埂上抛®。
“埂上抛”是16%吡嘧·丙草胺漂浮大粒剂,它是直径5mm,长度8~10mm的块状颗粒,以水溶袋包装,施药时将装有药粒的水溶袋沿田埂抛施水面,水溶袋几十秒钟溶解,药粒随即在水面扩展剂的作用下游离,呈放射状崩解,可在水面扩展5~10米,即使在5级风力的情况下,颗粒仍可逆风漂动。药粒相互排斥,均匀扩散,形成一层药膜,犹如一块丝绸铺在水面,5-7天后,有效成分沉降到泥土层,形成土壤封闭层,稻田封闭除草轻松实现。
“埂上抛”创造了稻田除草的神奇,它不仅将省工省力的除草方式发挥到极致,而且改写了传统“两封一杀”,三次用药的除草模式,稻田除草,一抛了之,从此不再下田。
“埂上抛”在黑龙江省试验示范时,得到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协会的关注和支持,专家孙彤阳不仅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还创造性地将“埂上抛”应用于水稻插前抛。寒地水稻区地处北纬43度以北,冻土层在1.8米左右,插秧时水层之下仍有80~100厘米的冻土层,气温低、温差大、水稻秧苗弱。寒地水稻种植一直面临插秧后,施药早秧苗不安全,施药晚杂草封闭效果差的两难纠结。协会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把“埂上抛”推向一个新的除草模式,即变“两封一杀”为一次封闭除草。2016年在协会的倾力指导下,“埂上抛”应用于插前抛的示范面积达到五万亩左右。有500多户稻农成功采用了插前抛,实现一次除草,从而给水稻化除开辟了一条新的除草模式。
稻田劳作是农事劳作中最为繁重的,以一个水稻大户为例:一个农户种植300亩,若采用毒土法下田施药,至少需要5天,按一天用工200元计算,需要用工费1000元;若使用“埂上抛”,一个妇女劳动力,一天就可轻松抛撒完,可节省800元左右。
“埂上抛”不仅让农民省工省时,更为稻农找到了一条实现减施、节本、增收的途径。
漂浮大粒剂交响乐章步步推进——领抛、双联抛、农爱抛
“埂上抛”是稻田除草划时代创新的第一乐章,在其面世之后,高正人又向移栽稻田恶性杂草和水稻直播田杂草开战,漂浮大粒剂第二乐章——“领抛”“双联抛”悄然奏响。
漂浮大粒剂的持续创新犹如激越的交响乐章,一步步推向高潮,继稻田除草漂浮大粒剂之后,高正人又开始续写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飞虱的漂浮大粒剂——“农爱抛”的新篇章。
漂浮大粒剂产业化道路 满满的点赞
在漂浮大粒剂产业化的路上,高正人历时两年的创新攻关,首创中国第一条年产1000吨,自动化、清洁化的漂浮大粒剂生产线。大粒剂车间,三级除尘,负压生产,光量子净化,一尘不染。
经过数道工序制备的漂浮大粒剂转瞬之间被包装成水溶袋,犹如跳动的音符,流淌在一条条自动输送带上,精密的电子组合称和灵敏的机械手再将水溶袋二次自动包装成成品袋,输送给包装箱生产线,快速、精确、清洁、秩序井然。如果您踏进高正农化的大粒剂车间,一定会给他们的专利创新成果一个满满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