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号,“康蕾系列微生物杀菌剂应用技术推广思路研讨会”在浙江嘉兴高新区中科院8号楼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青海省海西州种子站站长任刚;上海市金山葡萄研发中心主任卢玉金;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善闽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李元广教授及其团队,本刊编辑部应邀共同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大家就各自所善长的领域结合有益微生物(即生防菌)对病害的防治作用及对作物的促生长作用谈了自己的看法。
任刚教授就“枸杞主要土传病害及叶部病害的危害及防治现状与展望”的课题做了详述。枸杞作为青海海西州发展产业之一,这两年发展很快,2014年枸杞产值达到30亿,到了2015年底,柴达木盆地了枸杞总面积达到42.68亩。因为受当地高原气候影响,枸杞品质很高,但其生长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枸杞的种植时间较长,有8-10年的丰产期,种植时间过了12年产量会大幅降低;第二,海西枸杞连片种植,单一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机率更高,由于青海气候较冷,枸杞白粉病、炭疽病病害发生率不高,但是土传病害非常严重,尤其是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刚种植时病害发生不严重,几年后丰产时则进入病害高发期,表现为根部发黑,维管束阻塞枸杞的传导系统,使水分和养分无法运输,轻则导致叶子黄化、矮小、落叶等情况,重则导致树枯死。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明显上升,据统计2013年发病率在5%~12%左右,相当于一亩地平均每年死掉20多棵枸杞,对农户和企业损失很大。任教授说:“海西倡导绿色、有机的种植发展理念,加上枸杞属于药、食两用,对农残的要求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当地也开展了很多研究。要做有机,首先需要解决病害的问题,通过以生防菌为有效成分的微生物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现场任教授也和大家分享了枯草芽孢杆菌在防治土传病害上的一些实验结果,任教授表示,要把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起来,把枯草芽孢杆菌加入到有机肥中来防治根腐病,随着有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对病害的防效,在田间使用效果显著。此外,由于近几年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的施用化肥造成氮富集,导致土壤板结,使得镰刀菌大量滋生,用生防菌加有机肥制成微生物肥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氮素的富集,同时因生防菌的防病作用,可以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对响应我国农药化肥零增长政策大有裨益。
上海市金山葡萄研发中心主任卢玉金主任跟大家分享了“葡萄主要病害的危害及防治现状与展望”,卢老师首先介绍了上海地区葡萄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露地葡萄病害发生严重,炭疽病、霜霉病、黑痘病发生频繁。而在四五月份,是霜霉病的病发期,霜霉病抗药性强,雨水多的时候化学农药根本没法防治。七八月份,受台风降雨的影响,巨峰葡萄炭疽病发病尤其严重,80%以上会绝收,此外,露地葡萄也易得黑痘病,黑痘病对本土葡萄危害较轻,对进口杂交品种危害较大,且黑痘病一旦发生面积较大,难以控制,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和果实,使得果实酸涩,难剥皮,果型难看,严重影响葡萄价格,以前防治黑痘病药物较少,常用的就是波尔多液、多菌灵,但随着农业的发展,如今黑痘病已经不是什么难以防治的病害了。
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推广设施大棚,葡萄逐渐从露地改成了大棚种地,葡萄病虫害发生明显减少,大棚种植病害以灰霉病和白粉病为主。由于北方天气干旱,白粉病在北方发病较多,主要表现在果面有白色霉层、有裂果,且葡萄外形不好看,而灰霉病会危害花穗、新梢、叶片,从而降低葡萄产量,这几年上海市林业站也用以木霉菌为生防菌的微生物农药在葡萄上防治灰霉病,取得了很好的防效,微生物农药将作为防治葡萄病害的主要研究方向。随着政府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越来越受到关注,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登记防治灰霉病,作为新的微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上应该有很大的空间和市场。
国家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导师、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周日植保》特约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农药项目主持、安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领军人物,程善闽老师就“有机防控技术现状与探索”的话题给大家做了详细解说,程老师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有机防控的理念”,他认为农作物跟农药之间也存在“医患”关系,农药的使用好坏对作物影响很大,对开花类作物影响明显,特别是对品质影响更大。作物不会说话,有时隐性的药害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但会表现在后期花、果上面,影响产量及品质,再影响农民的收成。而有机防控使用技术能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在草莓上有机防控技术推广上达到了草莓花开整齐、果色光亮、畸形果少,表现为能显著提高产量,实现增产增收。近几年大棚草莓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等,运用有机防控技术来防治草莓灰霉病还存在很多不足,海洋芽孢杆菌微生物农药的使用推广将更好的解决这一点。程老师建议:将海洋芽孢杆菌微生物农药的使用和生物源农药组合形成一个套餐,按照一个棚来设计方案,打药次数、打药时间、打药量根据害虫发生情况来定。此外需要考虑到成本问题,由于生物农药给零售店来卖是很难的,如果要推动有机防控,需要直接对接大户和基地,这需要我们完善技术,解决目前有机防控不足的现状。
本刊编辑部孙娟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把多粘类芽孢杆菌、海洋芽孢杆菌等系列微生物农药产品在南通港闸区万顷良田、通州二甲蔬菜园区的辣椒、西瓜、草莓、芹菜、及西红柿等经作上做的示范试验情况进行了交流与体会,她认为微生物农药一定要提前用,在种子处理或苗期使用效果更明显;使用微生物农药时加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拌种可提前出苗,甚至达到苗粗根壮的效果,事半功倍。
会议上,李教授讲解了国内外首创的药肥兼能防治土传病害的高效微生物杀菌剂——多粘类芽孢杆菌和海洋芽孢杆菌系列产品及其应用技术与大规模推广思路。目前国内外第一个利用海洋微生物为生防菌的海洋微生物农药“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已于2014年10月获得防治番茄青枯病、黄瓜灰霉病的农药正式登记证,并于2015年5月获得生产批准证。该产品由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泽元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创制。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后,残留物会使耕地盐渍化,多年以来,国内外盐渍地土传病害的防治一直是未解决的难题。虽然微生物农药在土传病害防治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目前国内登记的微生物农药的生防菌都来自陆地,在盐渍地中难以正常发挥药效。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产业化不仅有望解决化学农药无法有效防治的土传病害防治问题,更可以解决陆地微生物农药由于不耐渗透压而无法有效防治盐渍地土传病害这一国际难题。
李教授说:“海洋微生物因耐盐性好、能产生与陆地微生物不同的代谢产物,是创制防治盐渍地土传病害农药的最佳选择。2005年,我们团队开始瞄准海洋微生物农药创制这一新方向。经过多年研究,我们创制出国内外第一个获得田间试验批准证的海洋微生物农药——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对海洋芽孢杆菌的培养工艺、制剂配方及加工工艺等进行了优化与放大,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年产200吨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生产线,制定并备案了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原药(5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的企业标准。”
据李教授介绍,海洋芽孢杆菌主要通过位点竞争、拮抗作用和诱导抗性等几个机制防治植物病害。几年来,李教授团队通过70多个田间试验和示范对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均显示出比使用化学农药更高的防效率。该产品不仅对盐渍地中的黄瓜根腐病、西瓜根腐病、花生青枯病和萝卜软腐病等4个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效,而且对非盐渍化土壤的近20个土传病害及叶部病害也具有良好的防效。此外,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还对香蕉及苹果等有促生长、增产作用。最为重要的是,毒理学试验表明,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原药为微毒类农药(毒理学毒性最低一档),对人畜及环境安全,是环保、安全、高效的新型微生物农药。
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康蕾产品2016年在枸杞、葡萄、草莓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病害防治的试验示范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推广合作方案。专家们一致认为康蕾系列微生物杀菌剂由于其新颖独特的研发特点,在未来农业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本刊编辑部 孙娟 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