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一级学科建所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长期以来,研究所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战略新兴生物产业的形成与升级提供科学基础、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成都生物所现有在职职工3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百人计划”入选者14人,高级科研人员140余人。研究所拥有植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药物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制药工程、药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4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学研究生300余人。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微生物源农药研究开发、以活性代谢产物研制开发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等工作。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其中“宁南霉素”和“S-诱抗素”项目已实现产业化转化。
一、实验室研究工作情况
1、已构建先进的农用抗生素研发技术体系,具有其可持续研发能力。
2、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农药4个:“宁南霉素”、“脱落酸”(S-诱抗素)、新奥霉素”、“捷安肽素”。
3、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6件(PCT专利11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件。
4、近年来,主要承担了国家“863”课题4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支撑课题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7项,“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1项,省市级课题4项,企业合作课题8项等。
二、实验室已研发的生物农药品种
创制生物农药-宁南霉素
宁南霉素是我国少数几种创制农药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对作物病毒病有很好防治效果的创制农用抗生素。本实验室研究建立了其先进的发酵生产工艺技术,与企业合作成功实现其产业化转化。宁南霉素属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首家取得我国农药登记,并取得越南农药登记。产品在我国及东南亚国家累计推广应用上亿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新型抗逆生物农药-S-诱抗素
S-诱抗素(ABA,天然脱落酸)是我国少有的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原药。其主要药效活性为:提高植物自身对病害、干旱、冷害、盐碱等逆境的抗性。产品微毒,无残留。已与企业合作建立世界首条工业化生产线,原药首家取得我国农药正式登记和美国EPA登记,并取得了4个制剂国内农药正式登记,该产品被国家经委授予重点国家新产品。成果推广面积累计已经超过1亿亩,应用S-诱抗素,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新型生物农药-新奥霉素
“新奥霉素”是一种广谱、 高效、 无公害的植用抗生素,其活性成份是一种新化合物。已建立新奥霉素发酵生产工艺技术。获得了效价达到10000万单位以上的高产菌株,建立了中试发酵生产工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910060121.4)。已研制新奥霉素12%母药和4%水剂产品;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属“微毒”。“新奥霉素”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该成果已在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环脂肽生物农药-捷安肽素
捷安肽素是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代谢活性产物,其主要成分是伊枯草菌素。前期研究表明捷安肽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动植物真菌病害的活性作用,是一种极具研究和开发潜力的生物农药。已基本完成实验室发酵生产关键技术及剂型研究,正在进行中试生产工艺研究和田间药效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