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年产100万吨钾肥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我国钾肥工业技术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业界专家对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百万吨级钾肥技术开发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它意味着我国完全掌握了以光卤石为原料,通过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氯化钾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成套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对先进钾肥生产技术的垄断。上周,这一成果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小松总经理告诉记者,该成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重点工程之一——青海钾肥项目的核心技术支撑,自主设计了国际领先水平的100万吨级钾肥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光卤石矿采收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选矿、沉降、物料筛分等各类试验为基础,在钾肥生产大型设备成套化的设计、研制和选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该项目破解了适应高原低温环境、盐渍土地基条件下的反浮选冷结晶高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专利金奖。它以盐湖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光卤石生产氯化钾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发明专利为核心进行集成创新,形成年产100万吨钾肥生产装置反浮选冷结晶工艺技术软件包,在国内尚属首次。据称,这是目前国际上以光卤石为原料制造氯化钾的最先进生产技术。 据介绍,国内外利用光卤石原料大规模生产氯化钾的工艺路线主要有三种:冷分解浮选法、热溶结晶法、反浮选冷结晶法。其中,冷分解浮选法应用的历史最长,投资较省,但产品质量较差、粒度细,国外已基本不采用该工艺;热溶结晶法产品质量好,但投资大、能耗高,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成本高,主要适用于小规模工业用氯化钾的生产;反浮选冷结晶法是当下该领域的最先进技术,国外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开发并应用于生产,长期进行技术封锁。 我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缺钾大国。国内农业对钾肥的需求量很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国外进口解决。我国探明的固体可溶性钾资源非常稀缺,钾资源主要以卤水形式存在,察尔汗盐湖是我国已经探明储量的最大钾矿。为了改变我国农业耕地严重缺钾和钾肥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发和利用察尔汗盐湖丰富的钾资源,建设属于自己的钾肥基地,发展中国自主的钾肥工业十分必要而迫切。 李小松说:“盐湖集团自1958年生产出中国第一袋钾肥起,从未间断过对钾肥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1982年,我们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冷分解浮选法工艺建成年产4万吨氯化钾装置,掀开了我国钾肥工业发展的新篇章。”为解决冷分解浮选法工艺的缺陷,他们结合察尔汗盐湖独特的高原低温气候,于1997年成功实施了年产20万吨冷分解浮选装置的反浮选冷结晶技术改造,标志着盐湖集团自主研发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工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李小松介绍:“在此期间,我国相关部门也多次组织有关单位寻求与国外合作,力求早日推进我国钾肥技术进步,但最终因高昂的技术引进费、技术垄断而中断。在这样的情况下,盐湖集团决定利用自己的技术人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进一步使自主研发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转化为生产力。” 2000年,该集团形成了100万吨级反浮选冷结晶技术钾肥装置的工艺软件包和基础设计,产品氯化钾含量不小于95%,水分不高于1%,结晶平均粒度达到 0.2mm,氯化钾回收率大于56%。 “这一系列突破,使年产100万吨钾肥项目建设节约大量投资,比引进以色列技术节省投资34.6亿元,吨钾肥能耗比传统工艺节省 40%。”他自豪地说。目前,该成果已应用到青海年产100万吨钾肥项目和青海盐湖元通公司年产30万吨钾肥项目中。2004~2007年,年产100万吨钾肥项目已累计生产钾肥354万吨,实现利润约34亿元,新增税收10.6亿多元,以高附加值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业内专家评价,盐湖集团完成的这一项目,使我国钾肥生产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钾肥产品升级换代并替代进口,已经起到了抑制进口钾肥价格的积极作用,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农业发展,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在该项目支撑带动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已付诸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和青海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