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生物农药的历史,许多生物农药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最负盛名的Bt (苏云金芽孢杆菌)就差点与我们失之交臂。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是最大的蚕丝产地和出产国。不过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种叫做猝倒病的细菌性疾病袭击了该国的养蚕业。被感染的桑蚕突然就停止进食桑叶,随后出现颤抖的症状,很快侧倒死亡。这种病传染迅速,来势凶猛,几乎席卷了整个日本养蚕业。1901年,日本细菌学家石渡繁胤成功地分离出了“猝倒病”的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病原体细菌呈棒状,是一种杆菌。石渡将它命名为猝倒杆菌。不过石渡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下去,也没有及时发表研究结果,所以他的发现被埋没了。这是人类第一次错过了Bt。
10年后的1911年,德国科学家恩斯特•贝尔林纳经过仔细地研究,和石渡一样成功地分离出了病原体杆菌。不过他并不知道石渡曾经的发现,他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苏云金杆菌(Bt)。巧合的是,贝尔林纳不久之后就把培养Bt的培养基弄丢了,他就放弃了进一步的研究。这可以说是人类第二类错过Bt。
不过幸运的是,又过了10多年,后来的研究人员在1927年重新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了Bt。很快,科学家就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Bt有极强的生物针对性,它能杀死鳞翅目昆虫,而对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影响。
于是,Bt开始被用于控制有害生物。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政府试着用Bt控制森林害虫舞毒蛾,效果不错。欧洲也做了类似的尝试,法国在1938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个商业化的Bt杀虫剂。到了50年代,Bt作为绿色有机农药,在美国被大规模地应用,原因是当时发现其主要杀虫剂DDT很难降解,DDT虽对哺乳动物无急性毒杀作用,但是针对性不强,不仅能杀死节肢动物,还能在鸟类的身体中累积。所以更有针对性的Bt开始被大量应用在森林和农业害虫的防治上。在美国,数十年来,转Bt棉让杀虫剂的使用量降低了82%。而在中国,转Bt棉的种植也可以让农药的使用量降低60%~80%。
此外,Bt还对人类健康作出过重大贡献。通过大量地使用Bt扑灭黑蝇,成功避免了河盲病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