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价格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媒体,就不难发现所有涉农媒体几乎每天(期)都会有农资价格方面的各类话题。生产企业抱怨农资价格低,企业苦不堪言,是“赔钱赚吆喝”;农民埋怨农资价格高,吃光了国家的惠农补贴,种粮不划算,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隐性抛荒现象。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使笔者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 这个老故事说,从前有一位老大娘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经营雨伞生意,小儿子做扇子买卖。老大娘整天心事重重、愁眉不展:天晴了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了又发愁小儿子的扇子没有人买,这样没有过过一天舒心日子。一天一位邻居的老者对她说,你这样下去不行,应该反过来想:天晴了小儿子的扇子就卖得快了,下雨了大儿子的雨伞就能卖个好价钱,如果能这样想,你就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高兴是一天,忧愁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高高兴兴的过好每一天呢?闻听此言,老大娘紧锁的眉头舒展了。 受此启发,笔者联想到农资价格问题,既然价格高低,不能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呢?作为生产企业当农资价格低时,能不能少些抱怨,体谅体谅农民的艰难,让企业受点紧,少收入一点,权当是支援“三农”,为父老乡亲做了点贡献,这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农民当农资价格高时,也能不能少些埋怨,体谅企业的不易和实际困难;同时想到农资价格高了,企业盈利了,在企业打工孩子的工资就能按时发放了。人常说,退一步海阔天高。那么,对待同一个问题,转换一下思维方式、立场、角度,是否会感到另是一重天呢? 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社会将会更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