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政策资讯
 
 
焦点地带“两会”农资话题猜想
      

    33日和3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显得意义非凡。农资行业虽然是一个小行业,但却是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关键。因此每年的“两会”与农资行业相关的话题是公众关注的重点。对于农资行业来说,“两会”代表和委员的观点与建议,对行业的发展前景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农资市场监管

 ★★★★★

 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物质要素,假劣农资不仅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而且将严重损害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农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农资价格水平仍然很高,制假售假更加有利可图,发生制假售假行为的可能性增加。只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才能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资市场监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几乎每年都是关注的焦点。虽然由于年年说而失去了较高的关注度,但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药残留问题

 ★★★★★

 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农产品出口,农村环境污染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备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2011年后,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或将重启。据了解,国务院法制办将出台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其中规定“农药产业将实行许可经营制度”,以此应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 

 该制度曾在2004年《行政许可法》颁布后取消,但此项制度近年来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始酝酿实施。

 最近,山东省明文规定,“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此前海南省于去年11月份实行了经营农药批发专营特许制度、农药零售经营许可制度。江苏省是平均每亩耕地使用农药约1.1公斤,单位耕地面积上农药使用量在全国算是比较多的省份之一。该省也在考虑一系列减轻农药残留污染的措施。 

 从食品安全以及农药管理方面看,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有其施行的必要性,但对农药经营企业来说,可能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实行许可制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农药市场混乱的现象,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1年农业部表示: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其中将加强高毒农药管理,在一些蔬菜重点区域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管理,实行实名购药等。 

 农资补贴

 ★★★★★

 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中央财政下拨2011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共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制定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具体方案,尽快组织实施,力争在春耕前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积极支持春耕生产。

 近几年农业发展的形势氛围非常好。中央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在逐年增大。其中包括粮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补贴,数额都增加,且都提前下拨。去年“两会” 期间温总理跟政协委员的对话当中,就表示:农资产品价格上涨是受到能源产品上涨的拉动,但可以向广大农民保证,如果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过高的话,国家出台各种农资补贴政策。

 产能过剩

 ★★★★★

 “十一五”时期,大规模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已经公布的各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多个省市的投资计划都呈现上升之势。比如,陕西省今年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06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25%;四川省预计今后5年对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8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的4.4万亿元增长了81%

 不断加大、加快投资的同时,有关投资是真正刺激了消费还是造成了产能过剩。化肥农药行业也面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艰巨任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对今年27个省市经济发展目标的统计显示:10%以下的只有4个地方,12%以上14个地方,13%以上3个地方。追求增速而不是转变仍是各地的重点。投资快速增长会带来产能迅速增长,如果消费没有相应增长,会不断产生过剩。

 产能过剩的问题越突出,就越需要拉内需,内需跟不上来,就会导致更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是恶性循环。

 业内认为:中小氮肥企业至少有3年以上的调整期。在此期间,氮肥企业绝不能盲目投资,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可以新增产值、附加值高的项目,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 

 节能减排

 ★★★★★

 “十一五”期间,虽然两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均得以完成,但其过程一波三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一些人提出了为保增长还要不要搞减排的问题,临近减排指标完成之际,“十二五”期间要不要继续设定减排硬指标也备受关注。由此看来,很多地方是把减排作为短期政策来看待的。

 从国内污染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减排不应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环保战略。因此,推进污染减排制度化、常规化,避免运动式减排、临时搞突击,制定一系列长效机制十分有必要。

 人大代表、贵州开磷集团董事长屈庆麟认为:有很多人误认为高浓度磷复肥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两高”产品,其实不然。目前磷酸二铵产业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得非常不错。以二铵为例,能耗水平很低的,国内几家二铵厂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大多在0.5吨标煤左右,大大低于1.16吨标煤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废渣治理上,开磷集团发明了二水石膏一步法生产高强耐水石膏砖。在二氧化硫的排放上,国家标准是960毫克/升,低于美国(1430毫克/升)、德国(1500毫克/升),世界上标准数值比较低的是新加坡(500毫克/升),目前二铵企业能达到这个标准。

 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行政控制性规定多,经济激励性规定少,今后环境资源立法应当更多地提倡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通过法律来为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与保障。

 科学施肥

 ★★★★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上升,肥效却不断下降,过于依赖化肥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显现。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林而达建议,全面调研化肥特别是氮肥对中国环境造成的影响,调整化肥行业相关政策,出台化肥减量长期目标,科学减少化肥施用,从政策和技术上支持生态农业和有机肥使用,保护耕地质量。中国的单位氮肥施用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氮肥利用率仅在20%50%之间。过量的氮肥无法被作物吸收,释放到环境中造成了各种污染。另外,氮肥工业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生产原料,生产过程还需要消耗大量水和电。研究表明,2006年氮肥工业年耗天然气、无烟煤、电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8.7%, 22.1%和2.28%。虽然目前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包括氮肥在内的化肥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并出台了一些初步的化肥减量政策,但现实发展趋势表明,仍有必要出台更多的配套政策以切实减少化肥的使用。

 专业化植保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能够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既节约人力物力投入,又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用药者安全,建议国家加快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

 调研结果显示,通过专业化防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是实现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

 保护种业

 ★★★★

 黑龙江省农业厅统计,该省北部的早熟玉米区已为德国KWS公司“德美亚”系列品种占领,20052010年期间仅“德美亚1号”就种植了453.8万亩,占据了适应地区玉米面积的50%以上。造成玉米种子市场现状的原因除了跨国种业集团的资金、技术、营销和管理优势之外,还有许多是自身的原因,主要是种子企业科研能力不足、科研院校不重视、政府投入较少、政府对品种和种子市场管理不够等。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驻中国,经历较长时间的“蛰伏期”后,最终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大举占领中国种子市场。如今全球前20的种业巨头已全部入驻中国,在蔬菜、花卉等小田作物领域运作成功并控制过半市场后,正积极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农业部提出应对办法: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提高准入条件,禁止外资进入水稻和转基因等领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

 资源保护

 ★★★★

 “十二五”期间应把实施资源节约战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据统计,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缺口不断增大,预计到“十二五”期末,铁、铜矿石缺口分别在50%、80%以上。

 人大代表云天化集团董事长董华提出:云天化以专用肥和功能肥作为产品链延伸的重点,在磷矿复选技术方面投入25个亿,今年和明年形成850万吨以上的复选能力,将中低品位矿石充分利用起来。

 转基因技术

 ★★★

 转基因技术可以说在克服物种生殖隔离上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弥补常规育种不能逾越的障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其他物种优异的基因资源导入到存在的物种中,是开展作物分子育种的良好方法。因此,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标志性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的有效使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对某些生物产品的满足度,比如粮食作物产量、抗病性、抗逆性等。

 关于转基因安全,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公众权益。

 发展改革委表示,将严格依法对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进口等活动进行安全评审;强化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监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农业部制定了《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对转基因作物试验进行了四级安全性分级。因此,转基因产品出来以后都要经过国家所要求的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检测,才能发放转基因安全生产许可证。

 缓控释肥

 ★★★

 缓控释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业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要客观评价缓控释肥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增产效果,积极稳步推进缓控释肥推广力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认为,缓控释肥推广对于减少大田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成本、降低劳动力投入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华北平原农户来说,一亩地小麦施用普通肥料每亩可获得200元左右纯收益,改用缓控释肥虽然对环境和务工投入都有好处,但必须让农户在投入成本上接受。缓控释肥企业首先要算好经济账、环境账,并且可以呼吁政府增加补贴。另外,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应委托科研院所做好示范试验,生产、研发、推广三个步骤分开进行,要以客观的结果给予农民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刘建文表示:以金正大集团为代表的多家缓控释肥产品已经在全国铺开,增产、节肥、增收显著。但受生产成本及认知程度影响,农户接受程度依然不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推广力度,对施用缓控释肥的农户实施补贴,并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积极引导更多的化肥生产企业参与,促进复混肥行业向发展节本增效农业转型。(中国农药网)

 
 
 卷首语 >>更多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
 农业与政策 >>更多
江苏5人荣获全国“最美农技...
农业部发布农资领域 严重失...
 人物访谈 >>更多
说说我与碧护的那些事:碧护...
建标准果园 走科学管理之路...
 
 种植达人 >>更多
农资经销商转型拐点已至,你...
深泰化工战略大单品沃若&#...
 
 农化科技 >>更多
蔬菜大棚多膜覆盖要把握好关...
我国一半的土壤缺中微量元素
 
 农药登记 >>更多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盘点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内酯盘点
 农资走市场 >>更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
 生物农药专栏 >>更多
细分生物农药,共商生物防治...
新农药登记——植物源农药登...
 
 农业探索 >>更多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
拜耳路富达® 带领...
 
 企业展台 >>更多
新安集团草甘膦获巴西登记
东至广信农化入选国家级“绿...
 
 植保农技 >>更多
植保问答
植保问答
 
 休闲农业 >>更多
“田园综合体”需要金融持续...
 卷首语 >>更多
农药企业需认清未来五大严峻...
农药行业更需要“备胎”计划
 要闻聚焦 >>更多
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标签标...
生态环境部:全国范围危险废...
 市场纵横 >>更多
高毒农药生产使用,别再盲目...
中美贸易战已烧到农药行业 ...
 名企展台 >>更多
双创导师直播课堂第一期(葡...
“碧护综合技术”为青枣专业...
 农业科技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
 环球农化 >>更多
中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
 植保土肥 >>更多
植保问答
稻田草害、病害防治技术
 休闲农庄 >>更多
最好的余生:身体无病,心里...
永远不要和 层次不同的人争...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394529587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529522776
农化市场十日讯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高新科技产品交流中心 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0513-83556825   传真:0513-83554785   手机:13809081381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