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政策意见,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相较于2008年,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随着人口增长,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倾斜,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粮食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与粮食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化肥和农药需求有保障,我们判断,随着关税政策的松动以及今年底和明年初淡储和春耕的推进,行业正在走出最困难的时期。
化肥的刚性需求和成本下降是我们当下看好化肥前景的重要理由。化肥产能过剩不是新问题,但产量的不稳定长期存在。在经历了2008年的多事之秋后,原料价格再现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化肥价格将走入平稳的态势。我们根据目前的产需求情况对今年春耕的尿素供需做了简单测算,结论是趋于平衡,在1200吨淡储刺激下可能会出现偏紧的局面,同时东南亚市场启动,化肥行业将在年底淡储和明年春耕来临时有望率先走出低谷。
长期来看,一些有成本优势的大型企业如湖北宜化(000422)、华鲁恒升(600426)长期享受成本优势,拥有先进的粉煤气化技术,目前粉煤价格在600多元/吨,而无烟煤价格在1000元/吨左右,以每吨尿素耗煤1.2吨计,吨尿素的成本优势在400多元/吨。特别是南方的化肥生产企业,在产品价格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疯狂草甘膦之后,农药行业未来稳定发展值得期待。去年在草甘膦暴跌之下,农药行业下行趋势实际被放大,实际上其它农药品种如菊酯类农药、毒死蜱以及杂环类农药抛开季节性影响以及成本下跌所造成的正常价格波动之外基本保持稳定。5种高毒农药退出历史舞台给那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留下很大的发展空间。农药作为不多的需求稳定的行业,我们认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其对农业粮食的丰收的重要性更要大于化肥。
2007-2008年,我们的大型农药企业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和资本,2009-2010年是我国农药未来大发展的酝酿之年,随着国际产能转移和国内整合的期待,未来10年必将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药巨头,其发展速度将大大领先于其它工业行业和整个经济。我们看好产品结构优良,拥有较多技术储备和成熟的市场渠道的公司。
(来源: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