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南和江南中稻、东北单季稻大部进入抽穗至灌浆阶段,长江中下游中稻大部进入孕穗期,华南和江南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本周“两迁”害虫在长江中下游单季稻、江南和西南大部中稻区发生相对平稳,江南和华南晚稻区虫量上升较快。东北、西南和江南稻区穗颈瘟,华南和江南晚稻区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入流行扩展高风险期。截至8月19日,水稻重大病虫累计发生8.64亿亩次,本周新增4754万亩次,累计防治10.02亿亩次,本周完成防治8532万亩次。
一、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
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和长江流域发生2.48亿亩次,比上周增加6.4%,比去年同期增加10.3%,总体程度重于去年。本周南方稻区间稻飞虱集中迁移现象不明显,单灯周累计诱虫量一般100-500头。目前,江南和长江中下游中稻区田间百丛虫量一般500-1000头,百丛短翅型成虫20-40头;褐飞虱比例一般20%-40%,湖南局部超过50%。西南单季稻区百丛虫量一般在防治指标以下,但贵州大部、四川局部过万头。华南和江南晚稻区百丛虫量一般300-500头。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西南东部、江南和长江流域发生1.84亿亩次,比上周增加5.1%,当前发生程度接近去年。本周南方大部稻纵卷叶螟成虫迁移较为平稳,亩蛾量一般200-400头,但安徽、江苏局部仍超过1000头。防控后的田间虫卵量总体不高,大部稻区亩幼虫(卵)量一般3000-8000头(粒),贵州、江苏局部在万头(粒)以上。
水稻其他病虫:螟虫发生继续趋稳,全国发生1.59亿亩次;稻纹枯病在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区继续扩展,江苏病株率一般10%-20%,全国发生2.06亿亩;稻瘟病全国发生5033万亩,发生程度重于去年,经防控后没有造成连片重大损失,但东北和西南局部病穗率超过1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显症范围继续扩展,长江中下游出现典型受害病株,华南和江南中稻区见病田块病株率一般3%-5%,重发田超过60%,全国累计发生755万亩,比上周增加22.8%;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稻区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后病叶危害在1%以下,累计发生802万亩。
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在江南中稻、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灯下、田间虫量会继续增加,稻飞虱短翅型成虫迅速繁殖后可能导致暴发危害;华南和江南晚稻区田间虫量继续上升。稻瘟病在江南、西南和东北稻区进入穗颈瘟流行扩展高风险期,如遇连日阴雨天气,局部感病品种上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很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和江南中稻区发生逐步趋稳,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华南和江南晚稻区受害病株率和显症范围将增加和扩大。
二、防治工作情况
针对“两迁”害虫、穗颈瘟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重大病虫发生的严峻形势,我司制定了中晚稻病虫防控方案,指导各地科学防控。截至目前,全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纹枯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累计防治分别为27209万、19976万、16829万、21928万、10161万、1045万和3033万亩次,仍需防治面积分别为1273万、924万、1160万、1098万、1405万、142万和8万亩次。
(种植业司植保植检处、全国农技中心测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