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扎兰屯市在“红盾护农”专项行动和农资市场整治中,发现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真伪难辨、进货渠道混乱、含量标准不真实等等难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共查封无生产日期叶面肥1300袋;端掉制售假冒玉米、葵花种子窝点2处,没收假种子3.45吨,避免了2000余亩农田减产或绝产。查获2起销售不合格复合肥案件,案值4.75万元;取缔6家无照经营农资“黑窝点”。受理农资投诉20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切实提高农资市场监管执法效能。
一是强化农资经营制度建设,指导农资经营单位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力度落实农资商品索证索票制度、
“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实行农资商品“农资经营单位留样备查、工商所索样备查”的管理办法。工商所与农资经营户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要求经营者将承诺书张贴在自己门店前。
二是强化农资市场执法,加强市场巡查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的结合。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每年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做好打击虚假宣传、打击假冒侵权、打击制假窝点、打击假冒伪劣。
三是强化农资知识宣传,加强农民自我防范的维权意识。集中开展农资市场管理法规政策及农资商品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基层工商干部深入到乡、镇、村、屯送法下乡,面对面的向农民群众宣传农资商品质量知识,提高农民群众识假、辨假的能力。
四是强化农资商品监管,积极探索农资商品和农村消费品准入制度。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和消费警示,曝光假冒伪劣和严重不合格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12315投诉处理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受理农民投诉。
五是强化农资企业监管,构建以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方式。结合注册登记、年检验照等工作,加强农资经营者主体资格的审查。大力扶持农资龙头企业,采取连锁经营、品牌经营、物流配送等流通模式,推进农资商品流通现代化。
六是强化农资监督员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资市场监督,在全市聘请农资监督员通过他们了解群众在使用农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工商执法人员的监管行为,增加监管工作的透明度,树立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
(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