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质检系统开展农资、家电下乡产品专项执法打假情况,并公布了质检系统查获的十大农资、家电下乡产品质量违法典型案件。
今年以来,质检部门五措并举,保障农资和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安全。在春季农资打假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1.2万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11366家,其中检查化肥生产企业6093家;查办农资质量违法案件6301起,其中查处化肥质量违法案件4095起;查获假劣农资货值7596万元,其中查获假冒伪劣化肥货值5212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农资大案要案64起;查获假冒伪劣化肥11035吨;减少农业生产损失7565万元。
在此次公布的春季农资打假和家电下乡质量违法十大典型案例中,有8个是农资领域的,包括江苏南京市质监局查获不合格测土配方肥案、广西南宁市质监局查获假冒硫酸钾镁肥案、甘肃兰州市质监局查获违法加工磷肥案、云南巧家县质监局查获劣质复混肥案、天津武清区质监局查获产品标识不合格化肥案、安徽马鞍山市质监局查获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案等。其中,广西南宁假冒硫酸钾镁肥案比较典型。2010年2月,根据举报,广西南宁市质监局对广西烟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假冒国安牌硫酸钾镁肥179.3吨,货值金额469578元。执法人员对该批产品进行了查封。目前,南宁市质监局已依法进行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