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3-14日,湖北省植保总站站长肖长惜带队到黄冈市的罗田县、英山县、团风县考察调研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参加考察调研的还有湖北省植保总站副站长罗汉钢以及防治科人员。
调研组一致认为,绿色防控在当前病虫防控工作中意义重大,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势在必行。英山县为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力争达到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茶叶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英山县分别在温泉镇百丈河村、红山镇乌云山村、杨柳镇河南贩村分别建立了550亩、600亩、1000亩共2150亩的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辐射面积3.8万亩。在示范区主要推广农业防治、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生物防治(包括生物农药、病毒制剂)等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近几年的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英山县示范区的茶叶品质明显提高,茶叶产品经抽查送检,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降低了农药残留。由于推广使用的农业防治、黄板诱杀、灯光诱杀、主推生物农药,茶园年用药次数减少2-3次,农药残留极低,保护了天敌和生态环境,同时保护了人民身体健康;二是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由于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的茶叶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或有机食品标准,收购价格明显提高,每公斤鲜茶收购价提高20%,亩产量可以提高7.2%,亩平增收378元。
调研组还认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现代农业病虫防治的发展方向。通过调研,发现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又快又好的县市,植保的服务功能得到明显增强,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到田率明显提高,重大病虫的应急防控效果十分显著,并且深受农民的欢迎。如团风县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已经成立了12个合作社,下辖127个机防队。每个机防队配备有50台以上机动喷雾器和50名以上机防工作人员,主要采取全程承包、重点病虫承包、代防代治等模式开展植保专业化服务。植保部门负责对村级植保员、药械维修员、专业机防手以及专业化服务化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并及时提供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同时团风县农业部门加大对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县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推进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目前,团风县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2009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十分严重,在今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中,团风县高度重视马铃薯防控工作,充分利用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对1.8万亩的马铃薯实行全程防治示范,只收农民的部分成本费,防控效果十分显著。调研组5月14日在田间调查,病株率控制在5%以下,前期见病的植株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和信任。农民纷纷表示,明年与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签订合同,实行全程承包。
通过调研,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应该走多元化的路子,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如英山县在这方面已探索了一些路子。英山坚持政府推动、部门促动、市场拉动、农民自愿的原则。通过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分步实施。积极探索专业化防治组织形式,在实践中形成了有机结合、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战斗力强的八种主要基本模式:一是以县植保站和乡镇农技中心主任参与的共74人组成的英山县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病虫灾害大暴发期间,统一调度合作社拥有的226台机动喷雾器,在全县开展大规模应急防治。二是由各乡镇农技中心牵头和引导,农民自愿入股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村已注册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16个,在运行但尚未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8个,拥有机动喷雾器786台,他们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标识、统一作业标准、统一规范收费,在病虫害防治时实行跨组、跨村、跨乡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三是由一些大的茶叶有限公司出资购机,统一采购农药,在茶园病虫防治时请专人对其基地茶园实行统一专业化防治。四是由县植保站及乡镇农技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企业带机、带药、带人开展有偿承包专业化统防统治。五是由农民自主购机,在满足自己承包防治的同时,帮助相邻农户开展防治,仅收成本费。六是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植保防治组织,在大的病虫灾害来临时,由村统一组织防治或无偿租借给农户使用。七是以茶场为单位,组建茶园病虫防治组织,统一进行茶园病虫草害的专业化防治。八是以专业大户为主体,组建植保专业化合作社,他们在服务好自身的前提下,尽可能服务相邻农户,酌情收取一定费用。
(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