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来,受气温上升和阴雨天气影响,我省以条锈病为主的多种麦田病虫害发生蔓延明显加快,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抓好夏粮生产的会议、文件精神,及早安排,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三管齐下”,即各级领导下决心,绝不因病虫防治不力造成减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农业部门下功夫,特别是对条锈病直接抓好发病中心和重发地块防治;广大农民下田间,实现专业化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积极打好小麦病虫防治战役。全省已防治各种病虫害1.37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5.8%。 领导重视,及早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副省长刘满仓等省领导分别就抓好夏粮生产,搞好病虫害防治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决定从中央财政下拨我省的“小麦弱苗管理补贴”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省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用于条锈病、吸浆虫等重大病虫的应急防控。省农业厅从麦播期开始,切实抓好各个环节的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3月份以来,先后6次发出明传电报具体安排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4月20日召开全省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治工作会议,朱孟洲厅长、雒魁虎副厅长多次到病虫害重发区进行调研和督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加强监测,准确预报。入春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全省65个重点测报站、1033个基层监测点和1332名测报员,采取定点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田间调查与仪器观测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小麦病虫害进行全面系统监测。省植保站于2月23日启动了周报制度,3月11-12日召开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会,及时发布了趋势预报,组织开展4次小麦条锈病普查,发出15期情况通报和防治警报,牢牢把握住防治工作的主动权。 及早准备,确保需要。省植保站提前预订了20吨应急防治用药、300余台大型机动施药器械,分送到病虫害重发区、早发区,用于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的封锁扑灭和吸浆虫高密度区的应急控制。南阳、驻马店、平顶山等地在条锈病防治准备方面投入资金近700万元,其中南阳市、县两级财政投入防控资金450万元,对及时有效控制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危害起到了关键作用。 搞好宣传,强化服务。省农业厅把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为“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农技人员责任到人,服务到田。各地采取科技服务小分队、科技直通车、远程教育、专家讲座、示范带动等方式,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传媒手段,向农民宣讲病虫草害防治的增产增收作用和关键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搞好病虫防治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召开工作会、现场会800多次,培训干部群众260多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30多万份,进行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3300多次。 五是科学防控,统一防治。对小麦条锈病继续推行“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的成功经验,对发现的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全部由植保部门组织专业队及时围歼、严密封锁,并大面积喷药预防。各地普遍加大病虫害统一防治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组建应急防治专业队1521个,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 901.9万亩次,积极引导全省2.2万个植保协会、合作社、专业队、专业户等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参与小麦病虫害防治,扩大统一防治面积,全省技术承包和承包代治面积分别达到585万亩和590万亩,提高了病虫防治效率和效果。 (靖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