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江苏组织编制的农药行业规划正式出台。该规划确定了南京化学工业园、张家港东沙化工集中区、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盐城市沿海化工园区、盐城市陈家港化学工业园、连云港市堆沟港化学工业园、如皋港区精细化工园区、大丰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淮安市盐化工园区作为十个优先发展的园区,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强监管,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推动我省农药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据悉,江苏现有原药生产能力60万吨,加工能力120万吨,产业基础雄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农药生产和出口大省。近年来,江苏农药行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不断扩大和提高。江苏实施了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替代和转产专项,农药产品结构有了改善,农药品种由200多种发展到250多种,其中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由150多种发展到200多种。 不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江苏农药行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江苏有253家农药生产企业,而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只有10家,且未形成相对集中的农药生产片区,全省80%的农药企业分散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徐州、扬州等地区,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企业过多、厂点分散,大宗产品不能形成规模,集约化程度较低。此外,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开发力量与农药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一些大企业年投入开发研制新品种的平均资金比重,仅占其销售收入的1~2%,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投入的比重更低。 作为指导农药行业“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企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提高环保水平、提升产业层次”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要求各地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作为新改扩建项目准入的前置性条件,规定江苏太湖流域、淮河流域、长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点自然保护区域等环境敏感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上原药企业。已进入国家、省及省辖市政府设定批准开发的化工园区的农药生产企业,必须在满足园区准入门槛的前提下,方可新上品种及对现有品种进行改造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