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农药市场监管扎实有效,山东省从源头入手,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管理,对农药生产企业实行“绿牌、黄牌、红牌”分类动态管理监管。至今,有39家确定存在问题的农资企业被纳入“黄牌”管理,对9家问题严重的企业实行“红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绿牌、黄牌、红牌”分类动态管理监管,即对遵纪守法、没有出问题的企业实行“绿牌”管理,对涉嫌违规的挂“黄牌”,对农药产品质量问题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问题严重的实行“红牌”管理。
2009年1月,山东省在潍坊召开全省农药生产企业情况通报会,确定存在问题的39家企业纳入“黄牌”管理。各市根据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方案的要求,摸清了辖区农药生产企业现状,按照省农药检验所分类管理的要求,对严重违纪的“红牌”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对“黄牌”企业进行重点抽查、监控,并于今年5月组织了对生产企业及经营单位的监督抽查,对“绿牌”企业进行帮扶。
各农药生产企业在当地农业部门指导下,无论是涉嫌违规企业,还是没有被通报的企业,都及时开展了自查自纠。根据5月监督抽查结果,7月10日,在烟台召开全省农药生产企业情况通报会,宣布9家问题严重的企业实行“红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其他企业纳入绿牌管理。此举有效促进了农药生产企业对农药法规的学习培训,建章立制,确保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
来源:山东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