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实验室15日发表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东部工业区的空气污染在过去50年大幅减少了小雨天气数量。 降水量每天最多达1O毫米的小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这与可能破坏农业生产的大雨截然不同。研究人员发现,从1956年到2005年,由于空气污染导致小雨天气数量减少23%。 该实验室主要研究员钱云(音)说:“除了解决污染带来的健康影响、酸雨和其他问题外,这也表明,减少污染可以缓解中国北方的干旱问题。” 这一研究还有可能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悬浮性颗粒物对降雨云团形成的影响。悬浮性颗粒物有的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也有很多与汽车尾气排放等人类活动有关。这项研究报告将在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发表。 悬浮性颗粒物数量增多本来会促进降雨云团中水滴数量增加,但这一研究却发现,与清洁地区相比,污染地区的水滴体积可缩小近一半,这样体积的水滴不足以形成降雨。 钱云说,中国的大部分悬浮性颗粒物都与人类活动有关,而且从1960年到2000年,由于人口和燃油消耗的增加,悬浮性颗粒物大幅增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一位博士说:“了解悬浮性颗粒物对中国水循环系统的影响很有意义,这对科学和经济都很重要。” 研究报告显示,小雨天气数量的减少并不是由于大气含水量变化造成的,也不是因为蒸发水分的转移。所以,研究人员开始考虑悬浮性颗粒物的影响。 这项研究搜集了从1956年到2005年中国东部地区171个气象站的降雨和大气蒸发数据。在此期间,所有气象站数据都显示,小雨天气数量大幅减少。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