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利气候影响,今年重庆市水稻主要病虫呈重发态势。据当地监测数据显示,近期稻飞虱在綦江县、涪陵区等地大发生,一般百丛虫量达1500—3800头,重发田块百丛虫量达11000—29000头,全市发生面积较上年同期增64.9%;稻纵卷叶螟在万盛区、长寿区等地重发生,全市发生面积较上年同期增146%。当前,正值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稻区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的发生为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部、市有关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全文如下: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受不利气候影响,今年我市水稻主要病虫呈重发态势。据农情监测,近期我市稻飞虱大田一般密度为880头/百丛,较上年同期偏高,发生面积较上年同期增64.9%;綦江县、涪陵区、万盛区、南川区、石柱县、江津区、巴南区、长寿区等地已大发生,一般百丛虫量1500—3800头,重发田块百丛虫量达11000—29000头。稻纵卷叶螟平均亩幼虫量3632头,较上年同期明显偏高,发生面积较上年同期增146%;万盛区、长寿区、秀山县、彭水县、黔江区、南川区、涪陵区、江津区、石柱县、酉阳县等地重发田块的亩残存虫量8000—30900头。稻瘟病平均病叶率7.9%,武隆县、江津区、合川区、铜梁县、梁平县等地的糯稻及感病杂交稻叶瘟已造成零星“化苗”田块。当前,正值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稻区雨日仍较多、温湿度特别有利于水稻病虫的发生为害。目前万盛区、江津区已启动了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部市有关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特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当前水稻重大病虫害严峻形势
水稻是我市老百姓的基本口粮,也是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作物品种。稻谷的丰收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丰欠和粮食是否安全等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水稻后期病虫防治工作提高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将水稻病虫防治列入当前工作重点,层层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控指挥机构,强化政府主导、联防联控和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当地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控的行政责任人及技术责任人,对防控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强化督导,在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层层组派督导组深入一线,了解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治动态,检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通报督查情况,达到标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促进各地防控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强化病虫监测预警,规范信息报送及发布
鉴于水稻重大病虫害具有隐蔽性、暴发性、流行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各区县农业部门要加强病虫监测,落实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工作责任,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强化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重大病虫发生动态。要加强对大春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的会商,对达到启动应急预案程度的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申请启动应急预案。同时,主动与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会商分析、发布病虫预警信息,明确防控重点区域和最佳防治时期。要建立重大病虫重发区域通报制度,重大情况实时上报。严格执行病虫信息周报制度。
三、组织对路农药,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
当前,正是我市多数地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根据病虫发生动态,因地制宜,科学防控,选准对路农药和防治时期。防治稻飞虱要抓住低龄若虫期选用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毒死蜱•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稻瘟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三环唑等药剂。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扶持引导,积极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植保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切实提高应急防控能力。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具有迁飞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各地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需要的病虫专业化防治模式,切实提升重大病虫应急防控水平。在病虫暴发流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植保专业队资源,发挥植保专业队在病虫防控工作中快速、高效的作用,及时组织专业队开展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
四、通力协作,共同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立即增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病虫害监测,随时提供准确的动态信息,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培训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包村包片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控。农业、供销部门要及时调度有关的农药、药械等农用生产物资,保证供应。交通运输部门要为农药、药械运输提供便利;石油、供电等部门要切实做好油料、电力等组织供应,不得断档脱销,不得随意涨价;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应组织力量深入生产一线,重点帮助困难及劳力缺乏农户开展群防群治;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电视预报及时、快捷传递信息的优势,加强病虫电视预报,同时利用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现场会、板报、明白纸等多种宣传手段,开展技术展示、宣传与培训,普及安全科学用药知识,及时将病虫发生信息与防治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
五、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障安全用药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重点打击生产和经营禁、限用高毒农药及假冒伪劣农药,严厉查处在农药中掺杂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保障适销对路农药有效供应,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要广泛开展识别假劣农药宣传活动,加强对农民和农药经销商的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用药指导和培训,增强农民自我防护、安全用药的意识和能力,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OO九年七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