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至26日,江苏省农林厅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省各地春季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督查。重点抽查了15个县(市、区)35个乡镇、近100家农资市场、经营门店,走访了15家农资生产企业,现场督办部、省交办案件8起。 从督查情况看,当前全省农资市场状况总体良好,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专项治理行动重点突出,措施得力。以打击假劣农资和禁限用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二是各级农业部门依法行政和责任意识、农资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农民的安全消费和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农资纠纷(事故)、案件查处数量及农民投诉率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三是农资监管长效制度建设日益重视并逐步得到加强。12316举报服务网络和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覆盖全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4337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场所19640个次,立案查处案件375起,查获假劣农资79.8万公斤,货值98.56万元,抽检农资近2000个批次。主要做法: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狠抓责任落实。根据部、省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的部署要求,制定本地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年度目标任务、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为春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各级农业部门层层签订农资打假工作和农技推广系统守法经营责任状。二是扎实开展整治,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突出市场巡查,提高巡查频次。突出质量抽检,重点对使用量大、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产品和企业开展质量抽检。突出禁限用农药监管。各地深入开展以规范农药标签、加强禁用高毒农药监管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将宣传资料发放到所有农资经营点并张贴在经营场所显目位置。有针对性地在蔬菜种植规模区开展蔬菜用药专项整治,强化监管。无锡市3-4月份检查农药生产经营企业、门店和种植基地574家次,与农资经营户签订农药经营责任书379份。突出部门协作。各地农业部门注重加强部门、地区协作,拓展市场监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监管效能。镇江、无锡市农业部门联合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工作抽查和督查。三是创新工作思路,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做到打防结合,着力治本。各地强化农资生产经营人员、市场监管信息员培训和农民咨询服务工作,建立规范的农资经营档案,实行销售责任承诺、质量追溯和产品召回制度,推介诚信企业,曝光失信企业。江阴市农林局在全市推行了规范统一的农资经营、农产品生产台帐制度。引导大型农资经营企业开设农资超市,实行连锁经营,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优质农资产品市场占有率。 (江苏省农药检定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