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预计今年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据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会商预测,2016年全国农区属于热量偏多、降水正常偏多、日照偏少的年型,洪涝重于干旱。厄尔尼诺现象还将重大病虫将加重发生。预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发生明显重于近年,发生面积同比增加20-40%,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大面积流行风险上升,需实施预防控制面积同比增加10%以上,小麦蚜虫、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玉米螟等常发性病虫继续保持发生区域广、部分地区重发态势。
农业部、中国气象局预计2016年各地农业灾害发生情况:
华北及黄淮北部发生春旱。预计春季北方冬麦区气温偏高,华北中东部、黄淮北部降水偏少,可能发生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利。
东北地区
出现低温春涝。春季东北大部降水仍偏多,且气温偏低,出现低温春涝可能性较大,对适时春播不利。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发生持续阴雨寡照和大范围洪涝。预计后冬和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2~5成,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连阴雨,渍涝灾害偏重,不利于油菜、小麦等作物生长发育和早稻育秧播栽。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将对水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华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可能出现伏旱,不利于晚稻播栽和旱地作物生长发育。
西南地区南部可能出现春旱。预计春季云南雨季偏迟,降水偏少2~5成,气温偏高1~2℃,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春旱,对中稻育秧移栽和春玉米播种不利。
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近日,农业部发布《科学应对厄尔尼诺防灾救灾保丰收预案》。《预案》要求:
一是防范北方冬麦区春旱。提前检修灌溉设施,加强旱情监测,采取浇水抗旱、农艺保墒、化控增湿等多种措施应对旱情。
二是防范东北地区低温春涝。及早搞好种子调剂调运,一旦播期推迟,及时指导农民选用适期和偏早熟品种。利用大机械及早耙耢地融雪化冻,疏通沟渠,抢排积水,除水散墒。及早腾茬整地,推广玉米催芽播种、水稻大棚育秧和机整地、机插秧、机播种,加快播种进度。
三是防范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寡照和洪涝。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清理疏通田间沟渠;抢修灾毁农田,查苗洗苗扶苗,涝绝收地块要及时改种补种;及时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各地因时因苗科学调控肥水;及时调剂调运农用物资,落实防灾救灾资金。
四是防范西南地区春旱。算好水账,以水布局,做到“有水种稻、无水改旱”。加强种子调剂调运,积极组织工厂化育秧,推广水稻旱育秧和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加强抗旱春管,对因旱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搞好改种补种。
五是防范部分地区病虫害突发成灾。强化病虫害测报,推行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开展区域间联防联控、区域内统防统治,落实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稻瘟病等重点病害控制关键技术,推进病虫统防统治,带动群防群治,实施综合治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