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加入农业行列,种植猕猴桃和蓝莓;恒大集团也介入农业,做起了粮油生意;山西阳煤集团投资农业,种起了双孢菇和果树……众多大佬步入农业,可是为什么如此火热的大农业,却缺少了BAT三巨头的身影呢?
作为互联网行业巨头,BAT触角涉及各个行业,但是农业却鲜有接触,唯一有关系的就是电商,可是直接投资农产品电商的也没有。阿里只做了平台,百度入股了我买网,却依然和农业隔着十万八千里!
之所以三巨头未进入农业领域,定然有自身的诸多考量,但是有一点或许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基因。百度做大了搜索技术,阿里稳坐电商头把交椅,腾讯连接着6亿多人的社交,彼此都想打入对方领域,却都没能成功!同在互联网行业已然存在如此坚固壁垒,更何况跨行业进入农业领域!
农业行业自然不是所有企业去投资都能成功。希望能在短期赚大钱的企业很难生存下去。那么,哪些企业投资农业(指进行农业生产的小范围概念农业)更有机会?今天简单罗列一些,不尽然都对,但希望能给大家抛砖引玉!
1、手上有足够的资本,做好长期奋战准备的企业。柳老先生曾说过:联想投资农业,做好了十年不赚钱的准备(是否真是柳老亲口说的未查证)。现实情况的确如此。
先不说农业前期基础设施等巨大投入,大规模农业企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农业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在产品上市前,人工、农资等需要资金,产品的采摘、存储需要资金,渠道拓展、客户开发也需要资金,而对于农业企业来说,融资的难度相当高。
2、 原来所在行业和农业具有相关性的企业。不少介入农业的企业在正式踏入这个行业之前,都从事着和农业相关的行业,对整个行业有较深的理解,如农资经销商、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双汇由肉制品加工企业延伸到上游的生猪养殖,汇源由果汁加工企业也向上游发展果业和畜牧业。
一方面这些企业有比较稳定的市场渠道;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通过长期与原料市场接触,对于行业的认识、行业的人才等都有相当的积累。
3、 企业领导具备农业情怀,愿意投身农业企业。现在互联网创业喜欢讲情怀,或许有小米成功的范例影响。事实上农业更应该讲情怀。
农业是解决民生大问题的产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不少投身农业企业的领导都具备浓厚的农业情怀,将更好的产品、更安全的食品提供给身边的消费者。
4、 掌握行业某方面资源的企业。干农业,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资源,土地、资金、人才、环境资源、政府关系、优质品种、行业技术等,任何一项资源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准备和维护。已经具备相关资源的企业,无疑能够轻装上阵。隆平高科,凭借着在水稻杂交育种方面的优势,成为国内较早上市的农业企业之一。
5、 对农产品品牌更加敏感,能借助地方特色品牌突围的企业。国内农产品一直以来走的渠道都是批发市场。这种大进大出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物流、运营等各方面成本。但是,面临的问题就是,一些优质产品难以卖高价。
褚橙、阳澄湖大闸蟹、沁州黄小米等具备品牌影响力的产品,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农业企业也能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中胜出。农产品品牌化一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也不是说其他企业就不适合进入农业,只是相比较,这些企业或许在农业领域有更大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农业是好事儿。但在这个过程中,定然有很大一批企业会失败,也有部分企业慢慢步入正轨。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值得借鉴与学习。农业企业如今依然在摸索中前行,所以农业家要不断学习和修炼,避免各种陷阱,找出新路子,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