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重庆市农药检定所李伟副所长对重庆市巴南区农药市场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经销门市点进行了调查,重点对经营户的进销台帐、经营资质、新规中农药标签与说明书管理办法的了解度及对禁限用农药的了解程度等进行了调查询问。在调查中发现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中,农药市场更加规范化,经营门市有了可喜的转变: 1、经营门市执照齐全,进销台帐完整,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经调查,巴南区农资市场的经营点总体来说比较规范,所抽调的4个经营门市,经营执照、鼠药专销点证齐全,均有统一的流通环节商品进货台帐簿及销售帐簿,并且填报的内容细致完整,有商品的规格型号、进货数量、进货时间及供货商的联系方式,购买农药的农户姓名和联系方式,对进货渠道的追根溯源提供了直观的证据,也是经营者懂得保护自己的一个手段。 2、经营者总体素质较高,求知求发展的愿望强 所调查的经营者都参加了当地植保站的培训,并时常接受当地农业部门的监督检查,总体素质高,经营者经营年限最短的都有8年,具备一定的农药常识,对经营的农药类别明确分类设柜,明码实价,并在专柜上用标签标识,个别经营者特别为蔬菜水果茶叶禁用农药及无公害蔬菜专用杀虫剂等设立了专柜,既方便了经营者自己,又对前来购买农药的农民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大多经营者还表示,新规定及相关的一些部文件出来以后,他们会边经营边学习,结合农民的经验及自己在相关书籍中学到的常识对症下药,并且是正确的农药。他们还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也愿意多学习。 3、农药市场经营者结构年轻化,农药市场规范化 可喜的是在和农民结构老龄化相反,调查中发现经营门市中都有很多年轻的面孔,年龄结构年轻化,还有一个经营店中为母女经营。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接收知识的能力强,在有经验的经营者的带领下,很快地能进入角色,这是农药市场经营者素质的整体提高的条件,也是农药市场进一步规范的基础。农药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将对农民购买农药更具指导性,农民得到了实惠,农药监管年活动便会更具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