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中国农药应用与发展协会主办的第三届植物生长调节剂交流会在江西九江召开。来自产学研用四方面专家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把脉,他们认为,随着我国环境和生态的发展,农业生产中对无公害、环保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产品同质化严重 应该发展多剂型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管理处副处长赵永辉副介绍,2014年我国共登记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56个,其中原药15个,制剂有41个,涉及有效成分有24个,其中以噻苯隆、乙烯利、多效唑、芸苔素内酯、赤霉酸等居多。2010~2014年,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登记总数基本稳定在700个左右,数量排名前8位的依次是乙烯利、赤霉酸、复硝酚钠、甲派鎓、多效唑、芸苔素内酯、噻苯隆和矮壮素,主要登记作物为棉花、番茄、水稻、烟草、葡萄、芹菜等。
赵永辉指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呈现出新有效成分登记数量少、单剂多混剂少、同质化产品多个性化产品少、剂型种类相对较少等特点。
湖南农业大学李晓刚教授指出,目前,许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使用往往不能发挥较好的调节作用,发展多功能的混合制剂是当务之急。此外,发展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点是向水基化、缓释、低毒、无污染方向发展,尽量减少使用有毒副作用有机溶剂,大力发展以水为基质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等性能优良的剂型。
不局限调节生长 应该拓展新用途
中国农药应用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查显才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形势虽整体向好,但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和产品竞争力不高、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行业发展动向,积极拓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新用途,加大产品推广应用力度,不断通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