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政策资讯
 
 
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年取得五大成效
      4月23日,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行的中国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十周年庆祝活动上获悉,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国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累计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6348件和2312件;申请人范围涵盖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和15个国家,四川省的申请和授权总量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讲话时说,1999年4月23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为第39个成员,同时启动实施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0年来,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激励育种创新、提升种子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建立具有中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适应发展需要的组织体系。农业部先后制定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部门规章,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逐渐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10年来,先后组建了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和复审委员会,各省农业行政部门也相应成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机构,部分科研单位也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一个由农业科教、执法、种子等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农业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中介组织积极参与,适应中国国情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组织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全面夯实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了品种权审批授权能力。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1个测试中心和14个测试分中心,建立了植物新品种保藏中心,组建了审查和测试专业人才队伍,组织研制完成了玉米、水稻等102种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公布了7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受保护的农业植物达到74个属或种。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加,年申请量由10年前的115件攀升到2008年的868件,自2004年以来一直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第四。
  三是大力推进品种权交易服务,加速了品种权转化应用。农业部先后在洛阳、成都、扬州和莱州等地举办了四届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展示交易会,展示了中国农业育种创新和品种权保护最新成果,加强了新品种研发、繁育、销售和使用各环节信息交流,推进了授权品种供需对接和转化应用,授权品种已成为促进粮食增产的主要力量。据2007年对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统计,授权品种已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9.18%,小麦的38.38%,玉米的50.73%。江苏省80%以上的授权品种进入市场,实现了产业化;山东省授权品种转让率达45%以上,转让费突破亿元,推广面积3亿多亩,增加社会效益3亿多元。
  四是努力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调动了社会资源投入育种创新的积极性。农业部先后在全国22个省市开展农业品种权行政执法试点,积极探索品种权行政执法模式。截至2008年,全国农业行政机关共受理各类品种权案件1123件,有力打击了各类品种权违法侵权行为,保障了品种权人合法利益,调动了社会资金投入新品种选育的积极性。企业日益成为新品种培育的主体,在国内申请总量中企业和个人的品种权申请量达到了40%,比制度建立初期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
  五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推进了植物新品种领域的互利互赢。随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断发展,来自外国的品种权申请量也迅速增加。截止2009年3月底,农业部受理了来自14个国家的品种权申请273件,已授权24件。国外优良品种的进入,促进了我国农业和贸易发展,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张桃林强调,植物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物资源,改善现有的植物品种并培育新的植物品种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和气候类型复杂,加快培育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条件和不同经济用途的植物品种,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十一五”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规划》精神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推进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植物新品种的创造、保护、应用和管理能力,努力将我国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权优势,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赢得了世人的信赖和赞誉。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副秘书长沃尔夫·爵顿说,植物新品种保护在中国的发展很令人瞩目,中国建立和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成为UPOV的成员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有效利用植物遗传资源的重要措施,有益于农民、育种者和全社会。           (梁宝忠)
 
 
 卷首语 >>更多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
 农业与政策 >>更多
江苏5人荣获全国“最美农技...
农业部发布农资领域 严重失...
 人物访谈 >>更多
说说我与碧护的那些事:碧护...
建标准果园 走科学管理之路...
 
 种植达人 >>更多
农资经销商转型拐点已至,你...
深泰化工战略大单品沃若&#...
 
 农化科技 >>更多
蔬菜大棚多膜覆盖要把握好关...
我国一半的土壤缺中微量元素
 
 农药登记 >>更多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盘点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内酯盘点
 农资走市场 >>更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
 生物农药专栏 >>更多
细分生物农药,共商生物防治...
新农药登记——植物源农药登...
 
 农业探索 >>更多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
拜耳路富达® 带领...
 
 企业展台 >>更多
新安集团草甘膦获巴西登记
东至广信农化入选国家级“绿...
 
 植保农技 >>更多
植保问答
植保问答
 
 休闲农业 >>更多
“田园综合体”需要金融持续...
 卷首语 >>更多
农药企业需认清未来五大严峻...
农药行业更需要“备胎”计划
 要闻聚焦 >>更多
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标签标...
生态环境部:全国范围危险废...
 市场纵横 >>更多
高毒农药生产使用,别再盲目...
中美贸易战已烧到农药行业 ...
 名企展台 >>更多
双创导师直播课堂第一期(葡...
“碧护综合技术”为青枣专业...
 农业科技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
 环球农化 >>更多
中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
 植保土肥 >>更多
植保问答
稻田草害、病害防治技术
 休闲农庄 >>更多
最好的余生:身体无病,心里...
永远不要和 层次不同的人争...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394529587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529522776
农化市场十日讯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高新科技产品交流中心 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0513-83556825   传真:0513-83554785   手机:13809081381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