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2日,山东省德州市召开全市农资管理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会议要求,全市农业执法系统要以'狠抓源头、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点突破、长效监管'为原则,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制。以'四培育、三提高、两满意、一好转'为工作目标实现农药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做到'三个百、三个零'。要重点监管九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严厉打击地下黑窝点;二是严查生产、经营甲胺磷等禁用农药的行为;三是严查生产经营的产品中擅自加入国家禁、限用成分、高毒成分的行为;四是严查无证、假冒、伪造登记证生产经营的行为;五是严查生产经营的产品中加入其他未登记成分的行为;六是严查生产经营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为零及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的行为;七是严查擅自发布农药广告或假借农药广告推广违规产品的行为;八是严查农药标签严重违规的行为;九是妥善处理造成较大药害的事件。 会议强调,要加大农资管理力度,开展好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执法行为。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同志要靠上抓,要依靠党委和政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农资监管和打假工作力度。二要落实质量责任,整顿农资企业。严格属地负责制度,层层建立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三种责任,对工作不力,发生重大假劣农资案件,造成农民严重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地区,要坚决追究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追究部门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监管责任,追究企业负责人的直接责任。要进一步明确企业负责人是农资质量第一责任人。三要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要以假劣和未审种子、未经检疫种子、假劣和禁限用农药、假劣肥料为重点,加强质量抽查。集中全市执法力量组织联合检查、抽查和重点检查,要做到重点盯防与拉网式检查相结合,盯紧盯死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人员。四要广泛宣传培训,努力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技术培训在农资管理中的导向作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大力推介优质放心农资,树立农资品牌消费意识;介绍农资识假辨假和使用常识,广泛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组织曝光一批典型假劣农资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的工作氛围。 全市19家农药、36家种子、9 家肥料企业负责人和全市农业执法系统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