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的会议以农药制剂加工行业动态为专题,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李钟华秘书长主持。各位参会主讲嘉宾报告精彩纷呈,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单炜力处长首先做了关于农药制剂登记、进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的报告。他用几个国内代表性较强的制剂企业作为案例,从过去十年的趋势中可以看出我国固体制剂和环保剂型增加明显,表明制剂行业环保水平提升卓有成效。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提炼,他将我国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制剂登记类型进行比较,提出了我国目前制剂产品登记的短板,如单个产品的登记作物(包括防治对象)较少,混配制剂比例不够合理等等。但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制剂行业的发展趋势仍然向好。
随后,李钟华秘书长就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目前,在我国境内登记的2万多个农药制剂产品中,液态制剂达13000多个,它们都不同程度的使用各种有机溶剂。其中乳油登记产品达9000多个,是使用有机溶剂最大的产品群。李钟华秘书长从政策制定的背景出发,指出有害溶剂限量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下一步拟进行的工作方案,向企业推荐了部分安全有机溶剂。她指出,目前农业部、质检总局及环保部相关人员均表示支持和配合《标准》的实施,并建议由工信部发文指导行动计划,同时希望得到企业的积极配合,加快乳油配方的变更,并对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当前农药制剂生产面临交叉污染和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过程耗能高、生产智能化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其问题的根结在于农药制剂工程没有系统解决方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程技术中心齐武主任针对我国农药制剂工程面临的新问题,结合国内外优秀的工程技术成果,深入阐述了农药制剂工程环保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并介绍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程技术中心所做的相关工作。他指出,农药制剂工程设计是农药制剂加工工厂或区域建设的关键,通过农药制剂工程环保智能化方案的确定,能够因地制宜的缩小我国农药制剂工程与国外制剂工程的差距,尤其是在做好工厂的安全、环保、健康管理方面,能使农药制剂加工具有高效率、环保型、智能化。
乳油中有毒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已经颁布,农药助剂的管理即将逐步推进并进入实施阶段。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张宗俭高工对国内开发的可以用于苯类等限量溶剂替代的产品种类、理化特性、在乳油配方中的应用以及新型环保配方产品的药效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和总结,为企业改进产品配方、应对市场变化和未来产品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倪新荣所长则对其课题组关于溶剂油替代二甲苯在乳油配方中的应用做出了深入讲解。他详细介绍了重芳烃溶剂的特性、与二甲苯的区别,其市场情况和质量选择的要求等,以及利用重芳烃溶剂配制乳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列出了杀虫、除草、杀菌三类农药制剂应用重芳烃的配方实例,报告整体深入浅出,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思路。
随后,索尔维公司的韩志潮经理讲解了索尔维绿色溶剂在农药配方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目前索尔维公司生产的绿色溶剂产品及大量的配方实例。

14日下午的会议以跨国公司制剂加工为专题,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夏烽副秘书长主持。
首先做报告的是巴斯夫(中国)公司技术应用与转化部门的Helmut Auweter经理。世界人口在不断膨胀,人类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加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均土地面积下降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通过作物保护使人们从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粮食变得愈发重要。从Helmut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只有持续投入、继续开发应用效果更明显、成本更合理、更加环境友好、使用更方便、对粮食安全更有保障的新农药产品,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Helmut指出,一个好的剂型能够使一个活性成分在其作用靶标上发挥最大的效果,并同时保证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并以巴斯夫研制的几个典型产品为例,说明了新的助剂研发对原药成分活性发挥的巨大作用。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巨育红博士为参会者带来了陶氏专利制剂产品研发的报告,她以陶氏的几个产品(如Durango DMA,LontrelTM等)为例,向大家介绍了陶氏制剂知识产权保护与产品登记策略。巨博士指出,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的视角来看,知识产权的保护能使公司保持并最大化自身收益,从而保证对未来研发的投入,并进一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随后陶氏的钟玲博士从技术角度介绍了高通量方法在农药制剂开发中的应用,为参会者提供了直观的制剂开发解决方案,该方法效率高,使用样品量低,整个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高,目前陶氏已经用该方法成功开发了如高含量吡虫啉、吡蚜酮、代森锰锌等水悬浮剂产品。
陶氏全球交叉污染管理经理David Ouse先生则从制剂企业交叉污染方面做出了报告。对于农药制剂企业来说,生产中如果出现交叉污染,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因交叉污染交出罚单最高的达到20亿美元,那么如何做到生产中不出现交叉污染的状况呢?David给出了陶氏面对这个问题时所做出的答案。他详细解释了陶氏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交叉污染所做的措施,包括如何定义污染指标,如何科学的计算污染程度,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等。会后几位参会代表还向David探讨了相关问题并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负责制剂生产的俞志荣主管就悬浮剂制剂生产线的快速切换做了专题报告。在短短四十分钟内,俞主管为参会者诠释了六西格玛的工作循环流程,包括定义、测量、分析、改善和控制几个环节。通过该流程,拜耳实现了在一条生产线上多个悬浮剂产品快速切换,切换时间从原来的19个小时减少到9小时,管道阀门清洗时间也大幅减少。从该报告中可以看到,在确保交叉污染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生产周期被大大缩短,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卫生健康方面的风险,实现了公司与员工的双赢。
最后,台湾兴农药业有限公司赵基佑厂长为大家做了“防止粉剂生产、分装、清洗及产品切换时交叉批污染”的报告,报告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兴农在粉剂生产分装等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细至每个环节使用什么工具,如何使用,人员管理等,赵厂长均给出了实际图例,报告内容详尽实用,获得了广大参会者的好评。
结语:
本届会议目前参会企业共433家,参会人员达到827人,再创历史新高。尽管研讨会会程刚刚过半,从整体上看,会议已经掀起了第一轮高潮,以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解答为首的几个报告内容丰富,指导性强,目的明确,为许多参会者所称赞,而下午的跨国公司专题报告为许多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答疑解惑,给出了诸多“干货”。有些企业则表示将用报告内容作为公司未来的培训内容,会议盛况,可见一斑。

欢迎关注《农化市场十日讯》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更全的农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