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政策资讯
 
 
改善居民食物营养 必须立足国家粮食安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要稳定在5.5亿吨以 上。一些媒体解读称,中国将粮食产量目标设定在低于国内消费量的水平,意味着中国粮食自给自足政策的内涵发生改变,并认为未来中国粮食进口将增加。事实情 况是不是这样?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 
 
      记者:据我所知,201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6.02亿吨,今后还有增产空间,但《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要稳定在5.5亿吨以上,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提出来的? 
 
      答:《纲要》提出的“5.5亿吨以上”的目标,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这里的粮食主要是指谷物。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 绝对安全”,与之相衔接,《纲要》提出的粮食产量目标主要指的是谷物产量要达到5.5亿吨以上。二是这个目标是底线目标。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达到 6.02亿吨,其中三大谷物生产量为5.43亿吨,《纲要》提到的5.5亿吨以上的目标只是底线目标,没有设定上限,本身就考虑了今后生产和消费双增长的 空间,与现有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也不矛盾。三是这个目标与国家已发布的规划进行了衔接。2008年、2009年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8-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分别提出了2020年的粮食生产目标为5.4亿吨、 5.5亿吨,《纲要》目标充分考虑了这两个已发布规划提出的目标。 
 
       记者:《纲要》提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否意味着中国长期坚持的粮食自给自足的原则发生了改变? 
 
       答:《纲要》提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不意味着中国长期坚持的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粮食方针发生了改变。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 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首先,这一战略忠实地继承了原来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是人口大国,稳定解决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国际市场的谷物贸易量仅为中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可供中国进口的粮食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以我为主、 立足国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立足点,基本含义就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第二,确保谷物基本自 给、口粮绝对安全,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次序,就是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按照中国粮食的统计口径,目前中国谷物产量占国内粮食产量 的90%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有了保障。因此,《纲要》提到的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绝不意味着中国要放松国内粮食生 产,也不意味着政府要减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第三,这一战略着眼中国国情、农情、粮情,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着力点,也就是确保产能、科技支 撑。确保产能,这是我们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首要的是做到藏粮于地,这方面国家正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产粮大市、大县为主的核心产区,还要划 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科技支撑,这是挖掘增产潜力的关键,这方面主要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着力提升单产水平。此外,适度进口是为了满足国内食物 品种多样化、调剂余缺的需求,这也是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需要,但要把握好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增收和国际市场带来大的 影响。 
 
      记者:《纲要》提出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我们注意到,近几年中国粮食进口增长较快,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今后中国粮食的进口量是否会大量增加,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 
 
      答:2013年,中国谷物进口接近1500万吨,大豆进口突破6000万吨,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需要。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优质化 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供给不足,需要适量进口进行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工业原料,随着养 殖业、深加工等多个消费领域的发展,也需要有一定的进口。二是国际粮价相对便宜。2013年第三季度国内小麦、玉米、晚籼稻价格,比国际市场离岸价分别高 50%、55%、66%,比配额内进口税后价分别高5%、6%、25%。在国际粮价低的时候,适时适量进口一些粮食,既符合市场规律,也顺应农产品贸易国 际化的趋势。 
 

       应当看到的是,尽管近几年进口在增加,但谷物净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比重不大,约2.5%,这是安全可控的。从品种看,中国小麦、稻谷供求基本平衡,紧平 衡的是玉米,近几年国家加大对玉米生产的政策扶持,面积和产量都在增加,供需缺口没有出现大的变化。2013年国内玉米丰收,增产超过200万吨,同期进 口量326.6万吨,比上年下降了近四成。今后随着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 献率持续提高,预期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未来国内粮食供需格局是基本稳定的,谷物进口一般不会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形。

欢迎关注《农化市场十日讯》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更全的农资讯息 

 
 
 卷首语 >>更多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
 农业与政策 >>更多
江苏5人荣获全国“最美农技...
农业部发布农资领域 严重失...
 人物访谈 >>更多
说说我与碧护的那些事:碧护...
建标准果园 走科学管理之路...
 
 种植达人 >>更多
农资经销商转型拐点已至,你...
深泰化工战略大单品沃若&#...
 
 农化科技 >>更多
蔬菜大棚多膜覆盖要把握好关...
我国一半的土壤缺中微量元素
 
 农药登记 >>更多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盘点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内酯盘点
 农资走市场 >>更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
 生物农药专栏 >>更多
细分生物农药,共商生物防治...
新农药登记——植物源农药登...
 
 农业探索 >>更多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
拜耳路富达® 带领...
 
 企业展台 >>更多
新安集团草甘膦获巴西登记
东至广信农化入选国家级“绿...
 
 植保农技 >>更多
植保问答
植保问答
 
 休闲农业 >>更多
“田园综合体”需要金融持续...
 卷首语 >>更多
农药企业需认清未来五大严峻...
农药行业更需要“备胎”计划
 要闻聚焦 >>更多
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标签标...
生态环境部:全国范围危险废...
 市场纵横 >>更多
高毒农药生产使用,别再盲目...
中美贸易战已烧到农药行业 ...
 名企展台 >>更多
双创导师直播课堂第一期(葡...
“碧护综合技术”为青枣专业...
 农业科技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
 环球农化 >>更多
中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
 植保土肥 >>更多
植保问答
稻田草害、病害防治技术
 休闲农庄 >>更多
最好的余生:身体无病,心里...
永远不要和 层次不同的人争...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394529587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529522776
农化市场十日讯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高新科技产品交流中心 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0513-83556825   传真:0513-83554785   手机:13809081381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