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透露,今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10月20日《南方都市报》)。
南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或许是一个纯粹科学范围的问题,但转基因作物一旦产业化,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食品,那就超出了科学的范畴,而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议题。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大众有了介入讨论的正当性。而显而易见的是,大众的话语很难与科学话语进行对接。只是抛开阴谋论本身,公众之所以对转基因作物疑虑重重,却不仅仅是因为不懂科学,更是因为缺乏对政府-专家系统的信任。
环球:由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结论尚未在全球科学界获得压倒性共识,一旦中国人的主粮被转基因化,社会情绪出现严重波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种社会情绪的不确定性也须是粮食安全的关切方向之一。
人类历史表明,粮食作物产量的大规模提高总是伴随人口的迅猛增长,因此以本身有风险的方式推动粮食产量猛增,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不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这是值得思考的。在这个更大、更根本的命题前,转基因农作物所带来的一时性商业优势和利益,相对来说都是短线的。对它们的追求还是以克制为好。
晴川:张院士力挺转基因大米到底是为民还是另有目的,一句“在技术上和美国有得一比,商业化运作就差远了”已泄露天机。据“绿色和平”农业与食品部专家介绍,很多转基因水稻研究团队中的成员都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国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又是种业公司的股东。不吃转基因大米,误不了国,但却断了张院士的生财之道。
林萧: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水稻专家袁隆平曾说过:“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备受质疑。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