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湖南攸县3家大米厂生产的大米在广州被查出镉超标后,攸县官方21日通报了不合格大米的镉含量范围,披露原稻主要收自当地农户,主要销往广州和攸县本地。“镉大米”事件再次令湖南大米陷入尴尬境地。根据日前广州市食药监局公布的抽检信息,镉超标的8批次米中,5个来自湖南。
那么湖南大米重金属污染范围有多广?污染程度底有多严重?
记者日前从《湖南市场和污染区稻米中砷、铅、镉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价》中获取的数据显示,在从湖南10个市获取的100多个大米样本中,镉超标样本比例高达36%,铅超标达21%。这份报告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和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4家机构在2010年共同完成。
稻米是超过六成中国人的主食,而现在稻米的重金属污染日渐浮出水面。据《新世纪》周刊报道中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的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镉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会致慢性中毒和癌症。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以及农民耕作习惯让重金属污染将取代农药,成为危及粮食安全的潜在杀手。
镉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环境污染元素,单质镉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其主要存在于硫镉矿和锌矿中。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镉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镍镉电池、颜料、合金,以及电镀、塑料制品等制造环节,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长期摄入被镉严重污染的稻米、蔬菜、水果,饮用含镉量超标的水,都会出现镉慢性中毒的症状。镉在人体继续导致软骨症周身痛,能引发多种恶性肿瘤
另一方面,短期摄入镉超标食品伤害并不会立即显现。由于进入到人体的镉生物学半衰期长达10到30年,在这期间,摄入的镉将主要在肝、肾部积累,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慢性积累后,人体才会出现显著的镉中毒症状。但此时,土壤已经完全被镉污染破坏。镉污染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逆性,土壤一旦被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近10%耕地被污染含镉量超标26倍,黄河水系超标16%以上
据估算,中国仅镉污染的耕地就有8000万亩左右,被镉、砷等污染的耕地近1.8亿亩。我国每年由工业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的镉总量约680余吨。在一些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稻田有效镉含量甚至是国家允许值的26倍。
据我国7大水系,26个国控湖泊、水库的监测发现,长江水系的镉污染是仅次于汞的重金属污染物,黄河水系、淮河干流、滦河的镉超标率都在16%以上,26个国控湖泊、水库中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镉污染问题。同时,地表饮用水源中的镉污染也仅次于汞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对作为饮用水源的城市河流污染物监测中发现,城市河流有18.46%的河段面镉超过III类水体标准,9.23%河段年均值超过III类水体标准。
中国粮食耕种和土地使用的特点,令镉污染难以防范和杜绝。中国主要是自耕农种植水稻,现在除少数稻田被极端污染叫停,其他大部分都可再次种植稻米。同时,自耕农以种植稻米为生,当地土地也只适宜于种植水稻,而造成污染的是工矿企业,农民不愿也没有能力承担后果。再加上没有相关的稻米检测机制,被重金属污染的水稻要么自种自吃,要么流向市场。无论谁食用到这些被污染的大米,必然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水稻是吸收镉最强的谷类作物,又是65%的中国人主食
65%的中国人以稻米为绝对主食,而美国农业部的一项研究表明,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镉水平仅次于生菜。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镉超标率为10.3%。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在全国六个地区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进行检测,结果也同样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有人计算,即便稻米达到国家限定的镉含量0.2毫克/千克,中国南方人每日摄入镉的总量也大大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额。多位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农产品安全问题中,重金属污染将取代农药,成为事故多发地带。
在土壤污染造成的恶果中,稻米镉污染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食物链所延伸的任何一个环节,可能都有土壤污染的影子。"有钱的用钱扛,没钱的有命扛",一位明知大米有毒却仍无奈食用的村民如是说。(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