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引起行业内外各方人士的普遍关注。振兴规划为石化产业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尽快从低谷中摆脱出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导。 化肥、农药关系到农业生产,对保证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新通过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把提高农资保障能力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振兴规划中化肥、农药行业的内容涉及总量供应、产品结构、生产布局、淡季储备等多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和农化行业的重视。振兴规划对农化行业的利好何在?农化企业该如何落实规划? 面临窘境亟盼政策甘霖 2008年上半年在全球资源性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化肥和农药价格都出现了迅速上涨,而到了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油、硫磺等资源品价格崩溃,化肥、农药价格也随之下跌。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分别从5000元(吨价,下同)和4000元以上跌到3000元和2000元以下,草甘膦更是从10万元跌落到2万元。暴涨暴跌的行情给化肥农药行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农化企业面临着产品销售困难、前期高价原料及高成本产品库存积压难以消化,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等难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尿素企业产品库存达235万吨,比上年增加160%;磷酸二铵库存达125万吨,比上年增长231%。2008年底停产的尿素企业超过40家,碳铵企业超过100家;磷肥企业开工率不足50%。国际硫磺市场价格的跳水,给磷肥企业造成亏损近156亿元。 当前主要任务调整结构 规划提出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当前,从国内生产能力看,除钾肥尚需一定数量的进口外,氮肥、磷肥和农药都完全能够满足需要,而且产能明显富余。2009年国内尿素产能6100万吨,磷酸二铵产能1300万吨,从当前需求来看,尿素和磷酸二铵产能分别过剩1000万吨和600万吨。农药产能富余更多,2008年我国农药产量达到185万吨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保证供给不是问题。因此,调整结构是当前农化产业的主要任务。 有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氮肥占国内化肥产量的74%,磷肥占21%,钾肥占5%。化肥施用结构方面,国内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在1∶0.33∶0.22,生产结构和施用结构严重不平衡,氮肥过剩而钾肥供给严重不足。化肥产品结构调整,应适当控制磷肥、氮肥产能,加强钾肥资源勘探开发建设,合理有序增加钾肥生产;化肥品种以适应作物所需营养元素规律的平衡要求,应向专用化、缓效化、控效化方向发展,淘汰低浓度有污染的化肥。化肥企业结构调整,要通过并购重组,提高集中度,没有资源的小化肥要逐步退出基础肥生产。生产结构调整方面,化肥行业中将继续推广节能高效的洁净煤气化技术。加强中低品位磷矿选矿产业化开发,发展窑法磷酸,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磷石膏产出。 农药结构调整,主要是继续削减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品种。我国玉米类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超越稻谷类跃居第一,使除草剂的使用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杀菌剂用量也将稳中有升。为此,应发展除草剂新品种、水果蔬菜用的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等,增加水基化制剂、固体化制剂比重,减少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同时进行生产布局调整,组建大型农药集团,农药生产向专业园区集聚。 目前振兴规划已原则通过,但细则还未出台。业界希望国家在制订细则中对化肥、农药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希望国家积极引导化肥有序出口。为保证化肥的充足供应,化肥产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过剩量;而要降低成本,则需要化肥稳定长周期运行。这就需要做好两个市场,通过出口释放部分过剩产能,实现国内产能供需平衡。同时,希望国家按品位贫富程度区别情况征矿石资源税,以鼓励开发利用低品位矿石,避免采富弃贫资源浪费。另外,还希望国家在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增值税、农药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扶持。
来源:中国农资流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