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药的生产、使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当前即将进入春耕备耕时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今年的春旱更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因而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目前,我国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隐患: 一是农药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国的农药经营单位分布到各市、县、乡(镇)村,有一部分经营人员缺乏起码的农药基本常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卖药不懂药”、“违法不知法”的情况常有发生。 二是农药标签不符合规定。在农业部的《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中,对农药标签的规范已作了明确规定,但目前市场上的农药标签仍存在着严重问题,包括:擅自扩大药物防治对象;无中文通用名或一个产品擅自使用多个商标;使用说明中不标明注意事项,只标注代理商信息,不标明生产企业信息;随意标注用药量或用量不明确等。 三是农药质量问题突出。目前市场上仍有20%~30%左右的不合格农药,其中劣质农药又占8%左右;销售过期、失效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市场上存在部分无农药登记证的产品;以肥代药等。 四是销售国家禁用、限用农药行为屡禁不止。我国每年销售的农药杀虫剂约占农药销售总量的60%,其中高毒、中等毒甚至剧毒农药仍一定数量的充斥市场,特别是销售国家禁止在蔬菜、果树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的行为屡禁不止。 五是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腐败问题。有的农药经销商只要给当地农业执法人员交了好处费,一些不规范的产品照样可以销售。有的花钱委托植保部门发布假病虫害消息,特别推荐自己销售的产品有特效,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而且坑害了农民利益。 为此,我们建议: 1、强化农药市场管理,开展联合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强化监管职能,组成以农业部门为主体,公安、工商、纪检、供销、技术监督以及正规企业参与的监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取缔无证无照农药经营单位,严厉查处和打击违法违规农药经营单位,收缴非法经营的剧毒、高毒农药。每年评选一批诚信经营企业、诚信经营店铺,向社会公布一批违法企业并列入监管“黑名单”。 2、严格农药经营准入,对农药经营者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对农药经营人员从业资格作出规定,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后凭资格证及厂家的产品经营授权证书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搞好对农药生产经营主体的业务培训:一是每年定期为农药生产、经营人员举办培训班,请农药专家讲授生产、经营农药的国家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农药生产者与经营者的遵纪守法意识;二是要求各级农资经营主体,自觉做到从正规厂家及合法农药经营单位进货;三是实行源头管理,农资部门应加强农药连锁经营,健全农药销售台账、安全防范措施等各项制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农业、工商等执法部门的监管。 3、增加投入,加大对农药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健全县级农药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区域性农药质量检测中心的建设,使之与农村农药市场的分布相适应,对假、劣、失效农药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识别。 4、完善农药服务体系,强化农药技术指导。专门开设农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化的媒介为广大农民提供农药的信息咨询、技术咨询、政策及法律咨询、质量投诉等服务。村级配备专职农技员,村民小组配备兼职农技员,随时对农民进行农药使用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科学用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新农药与生物农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5、对农药价格进行干预和指导。为了减轻广大农民购买农药的负担,有必要对农药价格进行干预和指导,严厉惩处哄抬农药价格的行为。
来源:金光农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