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要求增强农业气象科技实力。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对气象为农服务提出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气象服务保障“
三农”工作的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
粮食丰则农业稳,农业稳则天下安。2011年,我国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在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政策对头、措施得力。气象部门严格按照中央促进“三农”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为农服务作为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和扩大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等新举措,强农惠农富农成效显著。
成就来之不易,政策鼓舞人心;形势复杂严峻,务必再接再厉。各级气象部门要在全面学习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各项要求的连续性和深入性,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争取投入、政策等方面支持,增强农业气象科技实力,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实现更大发展。
增强农业气象科技实力,要抢抓机遇,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不放松。中央一号文件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这无疑给气象科技发展带来良好机遇。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近年来农业气象科技发展状况、面临的需求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提升农业气象科技能力方面要有具体举措。要着力加强面向粮食安全、农业抗灾减灾、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形成在农业气象研究方面的特色或优势领域,并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将其应用于农业气象服务;要重视面向现代农业、适应生产一线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究,使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更加“接地气”、贴民心、有实效。
增强农业气象科技实力,要突出保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今年将召开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认真研究,全面部署“十二五”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和业务科技能力建设。要通过规划实施和工程项目带动发展,启动实施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同时,不断探索完善人工影响天气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国家、省两级人影管理,加强国家级人影业务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并通过制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推进国家、区域、地方各级人影业务技术系统建设,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水平,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支撑和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
增强农业气象科技实力,要立足基层,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需要我们在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上下狠工夫。要开拓进取,尽快实现气象信息服务站在乡镇的全覆盖和气象信息员在村级的全覆盖;做好以政策、机制、队伍和投入保障为重点的“两个体系”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加强省、市两级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支撑能力和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为基层“两个体系”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保障。要推进各级气象与农业部门的深化合作,使气象为农服务与农业部门的科技创新活动、农技推广能力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两个体系”融入式发展,奋力打通气象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补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短板”。(中国兴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