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从9月1日到13日,河南省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降雨过程,目前部分地区降雨仍在继续。连日的阴雨天气给河南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43.7万元,受灾人口48308人。
据统计,由于长时间连阴雨天气,气温偏低,光照明显不足,对夏玉米、水稻的灌浆乳熟、棉花的裂铃吐絮、大豆的结荚鼓粒等都有不利影响,加上部分地区短时出现大到暴雨,致使部分农作物受灾,一些房屋(窑洞)倒损,部分受灾群众被紧急转移安置。灾情涉及郑州市的中牟县、登封市,洛阳市的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汝阳县、偃师市,三门峡市的陕县、湖滨区及工业园区,济源市的承留、下冶、王屋、邵原、轵城等6个镇及卢氏县的部分地区。
灾情发生后,各地民政部门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各项后续救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据商丘市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14日20时至15日8时,商丘中西部地区出现了暴雨,局部出现大暴雨,雨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商丘市区、宁陵县、睢县等。其中降水量最大的睢县尤吉屯乡达到了136.1毫米。暴雨造成一些县区出现内涝,农业部门正在积极组织人员排除田间积水。
据商丘市农业部门介绍,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晚秋作物如大豆、棉花、花生等的正常生长以及产量、品质造成了不利影响,并将导致玉米等作物的发育期推迟,预计玉米收获期将推迟5天以上,将使小麦征地备播时间略显紧张。目前农业部门已派出技术人员组成科技小分队,分赴各地指导农民排除内涝,加强秋田管理,确保秋粮丰收。
从9月5日至9月15日,漯河市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目前,秋作物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连续的阴雨天气,极可能造成秋作物贪青晚熟,影响玉米后期充分灌浆、棉花裂铃吐絮及采收。
为此,漯河市农业局及时制订了农业生产救灾方案,成立了由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生产指导小组,并组织上百名市、县农业技术人员分赴乡村,深入田间地头掌握秋作物生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确保秋粮丰收。
根据气象部门今后几天还有可能持续降雨的预报,农业专家建议,大力推广“两晚”技术,即玉米适时晚收和小麦适时晚播技术。当前低温阴雨寡照等天气对提高玉米粒重和产量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推广玉米晚收技术,延长灌浆时间,是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同时,应把今年的小麦播种期推迟到10月15日左右。
针对个别县区地势低洼、遇水就涝的情况,专家建议,尚未退水的田块,应全力消除田间积水;对于倒伏尚可形成产量的玉米不建议人工扶起,宜采用割除空秆及病弱株、打底叶、喷施磷酸二氢钾、剥皮晾晒等促早熟措施,加速籽粒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