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政策资讯
中国创制农药新品种开始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农药工业一直以仿制为主,创制力量薄弱。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国内已有3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取得了农药登记,开始在防治病虫草害的主战场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品种成为中国首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结束了中国农药工业长期以来依靠仿制国外产品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局面。
据统计,创制一个农药品种需要合成2万~5万个新化合物,投入2亿美元,耗时8~10年。为了建立自己的农药创制体系,科技部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科技计划中持续以项目的形式大力支持了新农药创制工作。“九五”期间,在原国家科委和计委的支持下,新建了由6个各具特色的成员单位组成的南北两个农药创制中心,“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依托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湖南化工研究院以及浙江化工研究院四家单位建设成上海、江苏、湖南以及浙江等四个创制基地;“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即“北方农药中心”)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组成。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在科技部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农药创制体系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生物合理设计技术、化合物合成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天然产物的分离与化学结构修饰技术、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技术、田间药效试验技术、安全性评价技术等农药创制所需的相关技术得到了发展,为后续农药新品种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中国农药新化合物合成能力(包括菌株)达20000个/年,新化合物筛选能力为30000个/年,平均每年有2个创制品种取得农药临时登记,有1~2个创制品种可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每年科研投入近5亿元,农药创制投入约5000万元。
在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共有氟吗啉等30个创制品种(杀菌剂14个、 杀虫剂7个、除草剂9个)取得了农药临时登记,有些已经取得了农药正式登记,结束了中国农药工业长期以仿制国外品种为主的局面,迈出了由仿制向创制转变的可喜的第一步,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零的突破。截至目前,专利品种累计推广使用面积15000多万亩次,销售额8亿多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防治方面开始发挥作用。
世界农药市场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前十大公司的农药销售额占世界农药销售额的60%;2000年前八大公司的农药销售额达237亿美元,占世界农药市场份额76%;2007年前六大农药公司的销售额占到农药市场份额的75%。近几年中国农药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中国农药产量居世界前位,但所占市场份额有限。2007年中国农药销售额为937.97亿元(折合124.7亿美元),而全球首位的德国拜耳销售额为74.58亿美元。
除草剂
单嘧磺隆
是南开大学开发的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是中国第一个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除草剂。可有效防治谷子田中各种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对小麦田中的多种杂草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谷子田中的难防杂草碱茅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每亩使用量2克,防效达98%。
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
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油菜田除草剂,其化合物结构属原始创新。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能有效防除油菜田中主要的单子叶、双子叶杂草。在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繁缕、牛繁缕、雀舌草等杂草为主的油菜区,一次性施药可解决油菜田的杂草危害,对当季油菜和后茬作物水稻等安全。与现有除草剂相比,具有高效(每亩3克)、低毒、对后茬作物安全、环境相容性好、杀草谱相对较广和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在长江流域获得广泛应用。
单嘧磺酯
是磺酰脲类化合物,由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和天津市绿保农用化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单嘧磺酯对麦田、玉米田杂草,如藜、扁蓄、野芥菜、荠菜、野燕麦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后茬作物玉米安全。
双甲胺草磷
是南开大学开发的有机磷类水旱两用除草剂,对水稻田、蔬菜田的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马唐、稗草、反枝苋、藜、狗尾草、鸭舌草、苋、铁苋菜、野慈菇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甲硫嘧磺隆
由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甲硫嘧磺隆是磺酰脲类低毒化合物,对麦田主要杂草看麦娘、牛繁缕、碎米莎草、雀舌草、播娘蒿、荠菜、田旋花、反枝苋、卷茎蓼、藜、铁苋菜、苘麻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每亩使用量为2.6~3克,对小麦安全,增产作用明显。
绿草膦
华中师范大学开发的绿草膦HW-02是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属低毒类。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HW-02杀草谱较广,持效期长,对双子叶杂草防效优异。每亩使用量为30~40克。同时能兼治单子叶杂草及莎草科、蕨类杂草,可以作为选择性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安全性好,可作为小麦、水稻、玉米田除草剂,也可作为草坪、果园,茶园以及非耕地的除草剂。
苯哒嗪丙酯
采用化学杂交剂育种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一项新技术,其核心是研制性能优良的化学杂交剂。中国农业大学开发的化学杂交剂苯哒嗪丙酯(哒优麦)具有使用剂量低、化学结构相对简单、合成方便、成本较低等优势,对促进中国制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效缩醛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缩醛,适用于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应用于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通过浸种处理能够提高作物的发芽率,达到出苗整齐的效果。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叶面喷施,能起到抗旱增产的作用。
杀菌剂
氟吗啉
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氟吗啉是中国第一个上市销售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含氟杀菌剂。氟吗啉产业化对中国农药工业,尤其是对中国农药创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与同类产品相比,氟吗啉在内吸性和治疗活性上有了显著改善。对重要经济作物,葡萄、荔枝、烟草、甜菜、大豆、马铃薯及其他蔬菜和观赏植物上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霜霉病、晚疫病、霜疫病等病害具有优良的保护和治疗活性。使用量约为每亩3~14克。其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治疗活性、持效期明显优于国外同类品种烯酰吗啉。氟吗啉已全部通过4个阶段完整的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安全。自1999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氟吗啉已获得农业部农药正式登记证。
烯肟菌酯
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发现与先正达公司的安米西达——国外研制成功的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仅相隔3年。沈阳化工研究院是继捷利康、巴斯夫、先正达及日本盐野义公司后第五个开发成功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单位。烯肟菌酯具有广泛的杀菌谱,可广泛用于蔬菜、水果及多种大宗农作物防治多种病害,如水果蔬菜霜霉病、白粉病,稻瘟病,香蕉腐烂病,苹果轮纹病,小麦纹枯病等,使用量为每亩6~14克。其药效与安米西达相当,在2002年全国药效试验总结会上被认定为当年最好的试验品种之一,在2003年英国植保大会上被评为当年世界上4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农药品种之一。烯肟菌酯已经获得农业部农药正式登记证。
啶菌恶唑
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第一个具有结构原始创新的广谱、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是防治灰霉病的特效药,对蔬菜水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安米西达、菌核净、腐霉利及嘧霉胺等品种。防治番茄灰霉病每亩需13~26克。经过推广应用,已在一些蔬菜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在2002年全国药效试验总结会上,啶菌恶唑被认定为当年最好的试验品种之一。此外,对黄瓜、草莓灰霉病、叶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花生褐斑病等也有极好的防效。
烯肟菌胺
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具有广谱杀菌活性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烯肟菌胺在每亩2.7~5.3克(有效成分)的剂量下,对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每亩6.7~13.3克(有效成分)的剂量能有效防治草莓和玫瑰等经济作物的白粉病。
中科3号和中科6号
由大连凯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开发,“中科3号”(凯得)和“中科6号”(好普)以农副产品为原料,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开发的寡糖类农药。这两个品种对辣椒、黄瓜、大豆、棉花、番茄等经济作物的病毒有独特的防效,应用面广,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特别是对辣椒病毒病、棉花黄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亩使用量为0.5~2克,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金核霉素
是上海农药研究所和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源农药,为细菌性病害提供了新的防治手段,对环境十分安全。柑桔溃疡病是柑桔最主要的病害,为世界检疫对象,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口味和外观。金核霉素对于上述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每亩使用量为10~20克。并对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也有良好的防效。
申嗪霉素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是通过对荧光假单胞杆菌进行发酵,提取活性成分吩嗪-1-羧酸制成的高效、低毒类生物农药。可用于防治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等蔬菜瓜果类病害,每亩用量为0.5~1.2克。
噻菌铜(龙克菌)
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杀细菌剂,通用名称为“噻菌铜”,化学名称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20%龙克菌对水稻、柑橘、西瓜、黄瓜、香蕉、大白菜等作物的细菌性病害防效显著。
长川霉素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开发的生物源杀菌剂长川霉素属于低毒类生物农药,对番茄、黄瓜、草莓、茄子、西葫芦等作物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氰烯菌酯
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并且与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品种多菌灵无交互抗性。为该病防治提供了新的候选品种。
寡聚半乳糖醛酸
广东原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寡聚半乳糖醛酸(低聚糖素)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0.4%低聚糖素水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香蕉叶斑病、香蕉枯萎病、胡椒枯萎病和芒果炭疽病等多种病害有较好的效果,每亩用量为90~120毫升。
毒氟磷
是贵州大学开发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杀菌剂。毒氟磷属于低毒化合物,对眼睛、皮肤无刺激性,三项致突变试验皆为阴性。对蜂、鸟、鱼、蚕均低毒、安全。在有效成分每亩20克剂量下,对烟草花叶病防效可达80%,药效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植病灵、病毒A和宁南霉素。
苯醚菌酯
是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的特点,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对作物的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均表现出优异的防效,属低毒类产品。
杀虫剂
烯氟虫腈
丁烯氟虫腈(5-甲代烯丙基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是大连瑞泽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制,可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害虫。与拜耳公司同类产品氟虫氰相比,在相同药效的情况下,丁烯氟虫氰具有对鱼、虾等水生生物毒性低的突出特点,特别符合中国广大地区在水稻田养殖鱼、虾、蟹的实际国情。在国外产品尚处于行政保护期、价位较高的情况下,大连瑞泽公司加快市场推广步伐,在取得农药登记短短1年的时间内已推广使用900多万亩次。
硝虫硫磷
是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开发的低毒有机磷类杀虫剂,对水稻、棉花、柑桔、蔬菜、小麦、茶叶等作物的主要害虫,如蓟马、稻飞虱、红蜘蛛、矢尖蚧、棉蚜、小菜蛾等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有一定的杀螨作用,且对作物安全,尤其是对柑桔主要害虫介壳虫防治效果良好,每亩使用量为6~9克。
呋喃虫酰肼
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二芳基酰肼类化合物,具有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在每亩4~8克的使用剂量下,对蔬菜、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上危害严重的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茶尺蠖、柑桔潜叶蛾等害虫具有优良防治效果,已被农业部列为替代高毒农药的候选品种之一。
硫肟醚
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硫肟醚是一种结构新颖、低毒的非酯肟醚类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不仅具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优点——高效、广谱、快速击倒,同时克服了一般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高鱼毒的缺点,具有在土壤和作物上残留期短的特点。可广泛用于蔬菜、茶叶、棉花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在每亩4~5克的使用剂量下,能够有效防治菜青虫、茶毛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主要害虫。
倍速菊酯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倍速菊酯是中国自主创制的家用卫生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蚊、蝇、蟑螂等家庭卫生害虫具有很强的击倒活性,毒性试验结果均为安全低毒。
氯胺磷
武汉工程大学开发的杀虫剂氯胺磷,对水稻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毒性和成本均低于甲胺磷。
氟螨
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含氟杀虫杀螨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持效期较长。由于可能存在蓄积性毒性问题,在取得临时登记证后没有继续开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关闭窗口]
卷首语
>>更多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
农业与政策
>>更多
江苏5人荣获全国“最美农技...
农业部发布农资领域 严重失...
人物访谈
>>更多
说说我与碧护的那些事:碧护...
建标准果园 走科学管理之路...
种植达人
>>更多
农资经销商转型拐点已至,你...
深泰化工战略大单品沃若...
农化科技
>>更多
蔬菜大棚多膜覆盖要把握好关...
我国一半的土壤缺中微量元素
农药登记
>>更多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盘点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内酯盘点
农资走市场
>>更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
生物农药专栏
>>更多
细分生物农药,共商生物防治...
新农药登记——植物源农药登...
农业探索
>>更多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
拜耳路富达® 带领...
企业展台
>>更多
新安集团草甘膦获巴西登记
东至广信农化入选国家级“绿...
植保农技
>>更多
植保问答
植保问答
休闲农业
>>更多
“田园综合体”需要金融持续...
卷首语
>>更多
农药企业需认清未来五大严峻...
农药行业更需要“备胎”计划
要闻聚焦
>>更多
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标签标...
生态环境部:全国范围危险废...
市场纵横
>>更多
高毒农药生产使用,别再盲目...
中美贸易战已烧到农药行业 ...
名企展台
>>更多
双创导师直播课堂第一期(葡...
“碧护综合技术”为青枣专业...
农业科技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
环球农化
>>更多
中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
植保土肥
>>更多
植保问答
稻田草害、病害防治技术
休闲农庄
>>更多
最好的余生:身体无病,心里...
永远不要和 层次不同的人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期刊订阅
QQ:394529587
QQ:529522776
农化市场十日讯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高新科技产品交流中心 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0513-83556825 传真:0513-83554785 手机:1380908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