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大疆农业发布了2019中国区植保无人机的作业面积已达2亿亩次的消息,作为一个深度参与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的业内人,不免心中感慨,短短4年时间植保无人机作业量已从千万亩次跨入到单品牌2亿亩次的级别。现对植保无人机行业几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情况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飞防从业者。
不同的发展阶段
2008年-2015年:萌芽发展阶段
国内植保无人机产业的起步最初还是在2008年,一些企业研制出油动直升机用于农业植保,但是不得不说当时主要还是植保无人机发展的萌芽阶段,表现在:1.植保无人机产品价格高、性能不稳定,并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用户无法实现盈利;2.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低,作业面积少;3.油动直升机企业尚未突破技术瓶颈,电动多旋翼没有实力厂家的介入。2015年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只有2,524部,作业面积1,000万亩次。
2016年-至今:高速发展阶段
2016年被称为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的“元年”,而这四年植保无人机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1.重要的无人机厂家陆续介入,带来了产品性能、性价比的快速提升,其中重要的节点是大疆创新植保无人机MG-1的推出;2.设备销售量逐年上升,作业面积保持大幅度增长;3.国家提出政策支持,并且逐步纳入到政府补贴范围;4.各项作业标准、行业标准、质量标准、职业标准陆续推出,规范了行业发展。截至2019年10月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5.5万余部,作业面积4.5亿余亩次。短短4年时间,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增长了近45倍。
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植保无人机之所以得到高速发展,主要是三个原因:
强烈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农业存在几个现实情况:一是农村劳动力短缺,而年轻人并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植保作业;二是农业产业链中植保的自动化程度低;三是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种植规模的扩大,病虫害时常爆发式发生,都对植保作业的效率与效果提出了要求。
符合国家农业政策发展方向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航空建设”,2015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这都表明国家希望出现一种更优的植保方式来提高植保作业的效率以及农药使用率,而植保无人机恰能满足这两方面要求。
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技术的蓬勃发展是植保无人机产业迅速成熟的必备条件,只有植保无人机产品拥有较低的操作门槛、购置门槛、良好的稳定性,才能为使用者带来直接的收益,否则也无法产生规模效应。早期部分的企业都是一直在借鉴日本的产品及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不仅无法适应中国的国情,而且无法实现操作者的持续盈利,无法实现行业的持续增长。
行业存在的问题
发展速度很快、成绩很明显,但是就像任何快速产生的新事物一样,植保无人机整个应用领域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正在持续改善,而有些问题依然严峻。
1.喷洒均匀性
植保无人机因为属于飞行器,其喷嘴与作物之间的高度相对于地面机械更高,也就使风力、风速等自然因素对其的影响更明显,其喷洒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另外一方面,植保无人机应用尚处于行业发展前期,厂家缺乏引导以及用户认识不深都会加剧喷洒不均匀情况的产生。所以,这就要求生产企业、服务组织要及时对用户进行作业引导、技术培训,以使用户能够按照科学标准的方式完成作业。
2.作业安全性
作业安全性包括对人员的安全以及对作物的安全:
对人员的安全,包括操作者自身的安全以及对作业环境人员的安全。植保无人机本身高速运转,必须时刻与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但是没有经受过安全培训的操作人员往往缺乏安全意识,这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任何一个合规的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都应当强调安全培训,而不能一味强调自身产品的易操作性。
对作物的安全,包括对作业区域作物的安全以及周边作物的安全。植保无人机药液浓度高,雾滴具有一定飘移性,并不是所有的药剂都能够安全应用在飞防,并不是所有的药剂都不会产生飘移药害,这就要求植保无人机使用者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药理知识。既需要植保无人机厂家的基础知识培训,也需要植保无人机操作本身的自我学习与总结。
3.作业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作业的规范涉及的因素特别多,包括市场的竞争情况、规范引导、厂家的规范引导。
从2016年到2019年来看,植保作业价格整体持续处于下降趋势,以黑龙江省为例,2017年尚能保持6~8元/亩的作业价格,这是对标于当时的人工作业价格;2018年随着植保无人机的迅速推广,作业价格下降到3~4元/亩;2019年大疆推出了更高作业效率的T16,当地的作业价格依然能保持到2.7~4元/亩。这说明植保无人机在应用早期对标的是其他植保方式的价格,而当植保无人机代替了其他应用之后,则是整个行业的自我调整,作业价格不可能长期维持在高位,也不可能下降到不可理喻的低价,市场会进行自我调整,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作业不规范是与恶性竞争以及行业迅速扩大相辅相生的问题,高价不一定带来高质,低价大概率给不了高质量的作业。作业规范,需要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服务组织共同出力,建立行业标准、作业标准,并共同落实到一线,才能逐步改善。
从业人员快速更替、服务市场充分的竞争、植保无人机操作门槛与购置门槛的逐步下降,带来了应用人群的迅速变化与更替。典型的表现是原本由无人机、航模而进入植保应用领域的人员逐步减少,涉农人员包括农民、农资商、农服人员迅速增加。人员的快速更替带来了行业的震荡与混乱,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生,因为农资商、农服组织他们更懂农业,应用起来具有更充足的经验与资源优势。
行业上下游的变化
随着植保无人机应用由演示阶段发展到高速发展阶段,整个行业生态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植保无人机所涉及的药剂企业、设备生产企业、应用者都在发生蜕变。
1.药企企业逐步重视并增加投入
在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推广阶段,药剂企业参与的并不多,植保无人机企业与药剂企业之间的互动也并不深入。但是随着植保无人机应用面积达到每年亿亩级别之后,药剂企业对于飞防的参与度、重视程度明显增加。
药剂企业在飞防领域的深度参与,不仅带动了自身产品在飞防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发展。另外一方面,植保无人机规模化作业带来药剂销售渠道改变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农资经销商,因为农药的使用者在发生变化,大量的农药不再是经农户之手而是经植保服务组织进行作业服务。这也说明飞防已经是农业领域较为重要和非常有潜力的组成部分。
2.植保无人机生产厂家逐步集中
在2016年时,全国尚有植保无人机企业300~400家,大量的作坊式植保无人机产品充斥在市场中。经过剧烈的市场竞争,二八法则依然保持着准确性,前5名的植保无人机企业占据了销量的90%。规模效应、超大规模的应用基础都促使这个局面短时间不会改变,植保无人机用户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综合优秀的产品。
3.植保无人机使用人群的类型变化
在2016年时,植保无人机购机用户的构成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年轻人为主,大量的80后、90后工作在一线;二是有很多航模爱好者、无人机爱好者从爱好延伸到植保领域;三是农资商、农机商、农户参与者非常少。随着行业的发展,植保无人机驾驶员的平均年龄在增加,一方面是农资商、农户的陆续加入,另一方面是部分年轻人并不能接受这么高的工作强度。
植保无人机相关管理政策
1.补贴政策
随着国家对于植保补贴试点的深入,目前15个省市已经进行植保无人机补贴工作,而且根据目前最新的消息,新疆也将执行植保无人机购机补贴政策,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购机补贴范围将大大降低用户的购机成本。
2.团体标准
2019年4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植保中国协会发布了《植保无人飞机安全使用农药作业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病虫害施药指南》《植保无人飞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施药指南》。
中国农机化协会牵头制定了《植保无人飞机安全操作规程》《植保无人飞机农药使用规范》《植保无人飞机作业质量》相关团体标准。
3.职业标准
在今年年初,无人机驾驶员入选人社部新职业,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标准制定工作形成需求。开展植保无人机操作工职业标准团标制定工作,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今年9月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牵头的《植保无人机操作工职业鉴定标准》团标启动会在南京开启,植保无人机驾驶员纳入职业标准正式排进日程。
4.负面声音
今年新疆脱叶剂作业期间,个别地市出台了短暂的禁飞政策限制无人机脱叶剂作业,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疆植保无人机在新疆依然完成了4,000万亩次飞防作业,而这已经比2016年全国总作业量的总和还多,并且新疆的无人机补贴政策刚刚落实,正在实施中。
综合分析,植保无人机应用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存在问题,但是各种产品标准、作业质量标准、作业技术规范、职业标准陆续产生并落实,一个更为规范的行业将有目共睹。
新形势下的应对
植保无人机产业整体积极向上,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保障自身的收益及存活却成为每一个飞防从业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农资商具有客户资源、产品渠道方面的优势,结合植保无人机服务能够更好的抓牢客户、提高销售量,但是农资商往往年龄较大、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来组建植保队;传统的植保队往往具备良好的作业技能,但是也存在缺乏农业知识与农业资源的问题,在与农资商的竞争中往往不具有价格优势。
在这里给广大的植保无人机从业者提供几点小小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植保作业,效果是首位,不能只是先计算一天的工作量就去报价,还需要考虑报价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这个报价能不能在保障作业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基本的盈利。
2.增加在农业领域的收入来源
市场发展情况说明,纯粹的飞防植保并不能带来更符合预期的收入与稳定的客户,后续的服务不只是比拼单纯的服务价格,更是要比拼谁能给农户带来更便利的生产方式与更高的生产收入,只有真正抓牢农户的心才能真正稳定住自己手里的订单。
3.风险意识
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深刻理解植保无人机特性、药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规避常见的作业风险,这是个持续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