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
在江苏南通如皋长江镇五零村,150亩设施栽培果树示范园一眼望不到尽头。每年夏天,草莓、枇杷、葡萄等水果相继成熟,尽管果园种植品种多,由于优势品种不突出,栽培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不太乐观,农技员田亚中一直很苦恼。
2017年初,学校在五零村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将该果园作为重点示范户进行培育。学校教师殷琳毅、孙正国作为驻村专家,每周到村里与果园农民交流技术。在两位专家的建议下,果园确定葡萄为主打产品,引进新优品种,并扩大面积到100亩。
南通沿江沿海,降水量多,得不到充分光照的葡萄往往成熟期较晚。为了增大经济效益,缩短种植时间,两位专家牵头推行了新的避雨栽培技术。每一张大棚塑料膜、每一块防虫板,他们都亲自订购,到田里指导农民安装。田亚中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2017年夏天,100亩葡萄迎来大丰收,一串串“绿玛瑙”把枝条压弯了腰。“亩产量超2000斤,平均亩效益2万多元,比以往高了将近三成。”田亚中心里乐开了花。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如何把技术传递给每位农民,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加快示范区技术集成,带动整个地区的科技水平。
五零村的设施葡萄亩收入超过2.5万元,同比增长23%,这是“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学校主要围绕蔬菜、苗木两大产业,在驻点专家、村委会干部、村级农技员、示范户及农户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村镇的主导产业交出一张完美的成绩单:搬经镇加马村栽培设施草莓平均亩收入达1.8万元,同比增长17%;磨头镇丁冒村利用设施种植紫圆慈菇、紫黑糯玉米、申香芹等特色蔬菜促进了农民增收……
随着项目深入开展,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苗木、蔬菜种植示范区应运而生,且大都以现代农业园区的形态出现,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
辐射带动功能体现,带动地区科技水平上新台阶
作为磨头镇丁冒村的驻村专家,学校园艺专业佘德琴教授把课堂搬到了菜园里。半个月去一次丁冒村,害怕农民听不明白,提前在学校刻好教学光盘。担心市面上教科书语言太过专业晦涩,她自行编写培训教材。每次培训讲座都是村民们最期待的事,无论多忙,他们都会放下手中锄头、农药壶,早早地挤到村委会听课。
丁冒村“种植大户”王小龙家里有200亩农场,他一直犯愁该如何合理布局茬口。培训间隙,他将难处一一告诉了佘教授。佘教授给王小龙引进了紫黑糯玉米、青酥五号毛豆等特色蔬菜新品种,安排好全年的种植计划。在佘教授帮助下,王小龙的农场经营得红红火火,成为江苏省优秀示范农场。周围农户纷纷向王小龙“取经”,在他的辐射带动下,丁冒村设施蔬菜种植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这种辐射带动功能是学校实行“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来积极倡导的。如今,通过项目实施新建设施栽培面积1万多亩,且大都为高效栽培,引进蔬菜、苗木新品种100多个,经过筛选推广新品种25个,引进新技术45项,制定生产技术规程5项,开展技术培训225场,培训示范户、种植大户11250人次,发放资料1万多份,累计发放农资100余万元,还为农民培训刻录教学光盘、编写培训教材,辐射带动作用显现。
项目实施中,学校十分重视科技支撑,与南通如皋市农委加强联系,整合资源要素,集聚合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通过开办培训讲座、现场示范、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方法大力培养科技型农民,重点培育村级农技员。
如皋市农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示范户和村级农技员主要选择当地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较强的种植大户、主要特色产业种植户。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等,加快示范区技术集成,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科技水平又上了新台阶。
2017年以来,学校新推广了红颜草莓、阳光玫瑰葡萄、白玉枇杷等多个果蔬新品种,丁香等苗木新品种共计20个。项目实施基地良种覆盖率100%,农业“三新”技术入户率达98%,推广了多项苗木栽培技术与模式。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入户,大大提高了产出效益。
强化过程管理,让教师们下乡“常态化”
紫花铁兰、空气凤梨、速生紫薇……在南通如皋磨头镇新港村,占地30亩的育苗场多种新型花卉让人眼前一亮。其中,空气凤梨是生于空气中的植物,不用泥土即可生长茂盛,既能赏叶,又可观花,具有装饰效果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已经替代多肉植物,成为市场新宠。
30多岁的农户梅蕊冬是这座育苗场的主人,他年轻肯干、吃苦耐劳,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种植品种。
年初,学校驻点专家胡琳、张隽通过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为育苗场引进一系列新品种。如今,育苗场第一批引进的紫花铁兰、空气凤梨近千盆盆景在花卉市场销售一空。
农户梅蕊冬怎么也没想到,专家的点拨让自己的销售额上了一个新台阶。背靠强大的智囊团,梅蕊冬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争使年销售额再翻一番。
2012年4月,学校就成立了以校主要领导和如皋农委分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工程领导小组。科技发展处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实施,严把过程关,实施绩效考核,多方面、多举措激发专家积极性,加强和对接单位协同协作。
多年来,学校已有20多名骨干教师担任驻点专家,为了能让教师们下乡“常态化”,学校一直致力青年教师培训,实施“1+1”工程,就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组长,带领一名新教师,由此实现学校传、帮、带,锻炼年轻教师的目的,也确保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和完善下去。
工作过程中,每个专家都各有分工,又相互密切协作,并与如皋当地农技部门开展协作,从而充分将学校技术优势和示范村产业特点有机融合,使措施落到实处,作用发挥实效,真正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校长万健说,“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今后将从科技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多管齐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成果转化,把这项工程打造成惠民工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