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红利:打造1000个中国特色小镇
随着乡村逐渐向城镇化靠拢,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打造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加速农业地产的发展。
据官方的定义,“中国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其既不同于建制镇、工业园区、产业园、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又不是五者的简单叠加。
┋中国特色小镇的主要特点
从现在规划建设的中国特色小镇来看,通常,中国特色小镇拥有以下特点:
特色之一:通常在上海、杭州、北京等产业基础好的城市周边,距离城市中心30到50公里。
特色之二:不只是地产开发,而是把支撑小镇的基础生态农业包含在内。
特色之三:模式创新。基础农业配套为返乡创业的人提供产权保障,开发现代农业,有效抑制人口流出。
特色之四:在建筑规划中,90%的是住宅,预计售价1万/平米,10%的是配套设施,包括医疗、教育、餐饮、航空、生态农业、旅游、养生、养老、娱乐和文化等。
┋中国特色小镇的背后需求
1.老龄化背景下的“银发经济”。世界银行相关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
2.大城市承载力日益受到挑战。2016年,北京五区公布人口上限,这标志着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开始逼近人口上限。
大城市病,指的是在大城市里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症状”。由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日益严重,很多上班族不得不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寻求新发展。环境污染同样严峻,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
不仅仅是雾霾,大城市病还体现在户籍歧视、入学难、资源紧张等现状,城市的承载力已经遭遇空前挑战。很多城市中产阶层渴望在城市周边有自己的一块地或者农庄,可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田园生活。
3.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对“慢生活”需求增加。二线城市周边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周边的别墅虽然价格不菲,但生意十分火爆。这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厌倦和对慢生活的向往,而特色小镇正好能迎合这一需求。
4.地理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的需要。随着城市的日渐拥挤,承载力日趋紧张,城市一些特色产业向周边转移成为大势所趋。未来,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大城市周边,形成若干具有产业特色,呈卫星状环绕城市周边的地理形态。
这样,既可以将一些产业分离出去,发展周边经济,又可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其离城数十公里的距离又可以使得其可以共享城市的教育、科技等资源和发展红利,实现协调发展。
5.农民回流与产业空白的矛盾凸显特色小镇的必要性。与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同时出现的是,大量农民工回流,由此也形成了就业压力。如拥有800万务工人口的重庆,目前保持稳定回流态势,市内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市外近100万人。大量的回流人口客观上增加了对产业的需求。
6.城市产业转移的需求。在中心城区整个商业地产价格依然攀升的大背景之下,产业转移就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高涨的租金和房价使得企业不堪重负,因此,向城市周边房租相对较低的区域进行产业转移,成为一种必然需求。
特色小镇因为其离城市较近的距离,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美的环境,理所应当地成为产业转移的较好选择。比如,嘉兴市规划创建的南湖基金小镇,就是准备承接上海金融服务业转移的业务。
┋中国特色小镇对农业的战略机遇
城镇化建设红利:特色小镇建设将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抓手之一。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说,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城乡分割,这有损社会公平。
就近城镇化,可以解决一系列农村的社会问题。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城乡高度一体化的。在中国,几乎所有商业模式的策源地和发起地都在城市,而美国则还很多商业模式发起于农村,比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乡村小镇,孕育了沃尔玛这样一个零售巨无霸企业,该小镇现在仍然只有3万人。希尔斯百货公司最初的客户是农民,后来才发展到城市。
由于中国特色小镇一般都规划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经济带上,比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部地区、东三省、中原城市群等。这些经济带的城市周边,一般都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基础,因为这些周边的小镇可能成为商业模式的策源地,比如,无锡市西侧的査桥镇,周边就坐落着雅迪和新日两家电动车,由此带动整个小镇的发展。
产业转移的红利:特色小镇所依托的城市母体,通常都有较强的特色产业基础。比如杭州的电商、丝绸,无锡的电动车、轻纺,上海的金融、国际贸易,深圳的电子等,都是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一旦承接了这些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就不是孤立的,而是站在城市产业集聚区甚至整个周边城市群、经济带的“巨人的肩膀”上。这无疑将推动特色小镇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城市农业需求:农业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供求分离,这种分离不仅仅是时间上的,也是空间上的。特色小镇所催生的农业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特色小镇建成之后,必将涌入至少数万人口,这些人口一方面来源于城市,一方面来自于周边农民的城镇化,人口的集中化必然产生对于农业的需求。其二,中国特色小城镇离城市距离近,农产品配套半径小,资讯较农村发达,便于把握城市居民需求,可以更好地服务城市母体对农业的相关需求。菜篮网总裁姜晓宇曾经算过一个账,以郑州市为例,每年生鲜消费金额大约在600亿元左右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如何抓特色小镇给予现代农业的机遇
1.可以在满足农业需求中扮演多重角色。特色小镇几十公里外的城市母体孕育着巨大的农业需求,做好良心菜、放心菜、有机蔬菜,让周边百姓有吃的起的放心菜,把抬高价格的企业打下去,做中国特色农业新农村。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中国特色小镇可以扮演多重角色,和城市经济牢牢焊接在一起。比如,农业生产基地管理者的角色、物流配送起点的角色、订单农业执行者的角色、乡村旅游度假中心的角色。
2.做好生鲜电商的“后院”。近年来,生鲜电商获得了长足发展,其最大特点在于打破了农业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状况。中国特色小镇可以作为生鲜电商的“后院”,尽管目前多数生鲜电商实际上还是通过一级批发市场来采购,但依托中国特色小镇的周边,可以增加产地直供在整个商品供给中的比例。比如,可以在特色小镇周边种植时令的花果、蔬菜,经由生鲜电商供给城市消费者。
3.现代农业本身可以作为产业特色。特色小镇依托城市母体,通常拥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实际上,现代农业也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在一些农业资源禀赋良好,或者周边本身就有地理标志性产业的地区,可以开发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产业集体,打造特产品牌,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
4.打造多层次农业需求。城市对于农业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特色小镇可以通过打造农业多层次产业体系,满足城市对于农业的多层次需求,打造农业服务“综合体”。比如,针对养老需求,可以建立养老社区,针对城市休闲需求,可以建设特色农庄、农家乐等。
5.打造航空链产业。航空机场、航空旅游,航空运输、航空救援、航空物流配送中心,把特色农业产品运送全国各地,特色产业配套发展。
特色小镇政策在各地已展开,小镇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农村建设变革的关键时期,懂政策、懂方法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