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方稻区早稻生长期间,几个月来的连续强降雨,致使早稻生长不良,出现了普遍减产的现象,为了实现粮食总产保目标,加强双季晚稻管理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一环,在管理上今年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施好肥料。晚稻生长进入中后期幼穗分化开始,到成熟这一时期,历时70-80天,这个阶段是水稻一生中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禾苗对肥水反应最敏感,其目标主要是保稳健、防徒长、保多穗、高结实,要重点抓好施用保花肥和叶面施肥。在前期基面肥、分蘖肥不过量,群体早发不过头,中期叶色出现褪淡的情况下,适时施用保花肥能减少颖花退化,增加每穗粒长。施用时间可掌握在50%主茎剑叶露尖时,大体时间:杂交晚稻在9月初,粳稻和糯稻在9月中旬,酌情施下保花肥,肥料用量一般每亩用尿素2~2.5公斤。若遇到阴雨日照少的天气,可改施钾肥5~7.5公斤。遇到秋旱光照充足的年份,更应强调施好保花肥。齐穗前后采取叶面喷肥或药肥混喷1~2次,有利于提高粒重,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多菌灵各100克,对水50~60公斤于傍晚喷雾,对后劲生长不足的晚稻田,可添加尿素0.5~1公斤,扬花15天左右喷施0.2%磷酸二氢钾,每隔7天一次,连喷2次,对促进壮籽,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
巧用水保长穗。优化水分管理,除了插秧期要满水护苗和孕穗抽穗期要深水养胎外,其他时间则要掌握好“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的原则。晒田要轻晒,晒到以茎硬叶挺,叶色褪淡,白根外露,田土不陷脚时可进行复水。这样管水的结果,则有利于减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及小球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此外,还要讲究灌溉水的管理,白叶枯病,稻瘟病和小球菌核病等病害,可随灌溉的水流传播,因此,田水不能互串,夏秋季遇到暴雨要及时排水,防止田水漫溢传病。
晚稻的幼穗在二次枝梗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扬花期是水稻一生中的三个需水临界期。要在适时搁好田的基础上,及时复水,以后保持浅水灌溉,促进二次枝梗分化,避免颖花退化,到孕穗末期至“破口”前期再次排水露田1~2次,始穗至齐穗扬花期浅水灌溉,灌浆期至收割前7-10天,采用间歇灌溉,即灌一次水后,让其自然落干,断水1-2天再灌一次浅水。若遇寒流低温或干燥风天气,要及时灌深水,以水保温,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影响产量。
防病虫保丰收。晚稻进入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是褐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穗颈瘟、纹枯病等。要加强预测预报,掌握火候及时用药防治,在开展病虫防治时,要优先使用微生物农药防病虫。微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不会对稻米造成残留,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应在优质稻上大力推广使用。目前适用于水稻的微生物农药有: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灭瘟素、内疗素、BT乳剂、白僵菌等。如每亩用白僵菌粉50~100克,加水稀释后喷雾,对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有良好的防效。对三化螟、二化螟等钻心螟虫,亩用BT乳剂1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效可达90%以上。对稻瘟病,可用2%灭瘟素乳油每亩75毫升对水25公斤,或2%灭瘟素乳油每亩75毫升对水25公斤,或2%春雷霉素液剂每亩75~1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病作用显著。对晚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75~1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病虫,作为救急措施,化学农药必不可少,但必须要慎重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马拉硫磷、敌百虫、杀虫双、灭病威、稻瘟净、克瘟散,禾穗宁、叶枯宁、叶青双、多菌灵、托布津、敌克松、福美双等等,并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和使用量,病虫零星发生时最好挑治,几种病虫混合发生时最好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用,达到兼治目的。此外,要严格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用药至收获期至少应间隔的天数,以免增大稻米中农药残留量。优化生态平衡防病虫,这里还应注意重点要保护天敌,尤其是青蛙,青蛙99%的食物是害虫,每亩稻田中若有200只青蛙,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比喷洒1公斤剧毒农药的效果还要好。青蛙又是稻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其数量减少则生态失衡,害虫必然猖獗。据资料介绍,一只黑斑蛙或泽蛙一日可捕食50~80只螟蛾、飞虱;一只球纹狼蛛,每天可食稻飞虱5~15只;一只黑肩绿盲蝽日食稻飞虱、稻叶蝉5~6只,因此,要尽量保护好这些害虫天敌的杀虫作用,可控制害虫的大量发生。
防后期脱水过早。晚稻的结实成熟期,一般需要45-50天,在前30天,正值灌浆旺盛时期,固然需要大量水分供应;而后期的15-20天,如果缺少水分,会使气孔关闭、限制光合作用,影响养分向籽粒中运转,加速枝梗、小穗的退化、干枯,造成秕粒和空壳。特别是杂交晚稻、穗大粒多,有二次灌浆习性。第一次灌浆后如田块缺水,二次灌浆便难于进行。从而灌浆不足、粒重下降,人为的造成减产少收。对于稻麦耕作制地区,为了不影响小麦耕翻炕地,一般可晚稻收割前10天左右断水为宜,烂泥田可适当提早3-5天,而沙土田可适当推迟,这样既不影响晚稻灌浆,又不影响后季作物小麦炕地。
曹涤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