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俗称黄疸,主要有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该病特点是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
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有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小,鲜黄色狭长形至长椭圆形,成株期排列成虚线状,沿着叶脉扩展;
叶锈病夏孢子堆常见于叶片上,叶鞘和茎秆上很少,偶尔也在穗部发生,夏孢子堆小而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形,散生;
秆锈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其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愈合成大斑,孢了堆周围表皮撕裂翻起。
叶锈和秆锈的夏孢子堆呈现初期外形和颜色都相似,但秆锈夏孢子堆穿透叶背能力强,同一个孢子堆叶背粉孢一般较叶表面出现的大,叶锈夏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背。可概括成一句话“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环境条件(主要是田间气候)是影响小麦锈病为害流行重要因素,在高湿的条件下锈病易发生流行,尤其在今年的新疆,降雨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阶段性低温天气也多,对小麦锈病的发生传播非常有利,可形成小麦锈病的流行。
锈病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和适时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加大统防统治宣传和实施力度,小麦条锈病重发区、风险区要抓住防治时机,尽快开展预防、防控工作,可选用三唑类药剂进行预防。采取“点控”为主,“先点后面”防治方法。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防治措施:首先,铲除杂草,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在分蘖到拔节期追施草木灰、钾肥,在拔节到抽穗期喷施磷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其次,药剂拌种是控制菌量的重要手段,拌种可用10%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g拌种50kg,阴干后备播。最后是药剂防治,用于小麦锈病的药剂比较多,推荐使用烯唑三唑酮或苯甲嘧菌酯500~600倍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