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水稻大面积已进入分蘖末期,水稻群体增大,通风透光性差,近期高温天气频繁,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十分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出梅前后“两迁”害虫频繁迁入,稻纵卷叶螟本地与补充迁入虫源叠加导致部分地区虫量较高,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田间混生,控前压后势在必行,为此,当前需做好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为主的的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一、病虫发生情况
1、稻飞虱
褐飞虱:今年佳多测报灯下6月18日始见褐飞虱,始见期列2005年以来第1位,截止到7月21日,单灯共诱获褐飞虱34头,列2005年以来的8位。田间调查始见日为7月5日,7月23日始见短雌成虫,系统田隔日成虫消长调查,7月5-9日均查见褐飞虱长翅成虫,发育进度调查,7月20日百穴有褐飞虱3头,全区普查,7月19日百穴虫量平均1.2(0-4)头,7月23日百穴虫量16.57(0-68)头,列2005年以来的第3位。高于去年同期。
白背飞虱:佳多测报灯下白背飞虱6月19日始见,截止至7月20日灯下共诱获白背飞虱1761头,列2005年以来同期6位。6月19-20日、7月2-6日、10日、13日前后分别出现明显迁入峰,峰期单灯虫量分别为206、1090、125、76头。
田间隔日成虫在7月5日出现成虫高峰,峰日平均百穴长雌平均24头,7月19日出现短雌成虫,当日百穴短雌4.0头,全区普查,7月14日、19日、23日百穴虫量平均355.6(52-840)头、613.2(248-1024)头、685.14(268-1604)头。
灰飞虱:大田二代灰飞虱成虫在6月底7月初开始逐步攀升,发育进度调查,7月10日田间出现初孵若虫,系统田平均百穴低龄若虫达270头,是5天前的3.75倍。7月14、19日普查,百穴低龄若虫分别为137.60(24-304)头、252.0(136-352)头,总虫量分别为150.0(24-336)和283.6(148-464)头。
综合分析预测:褐飞虱、白背飞虱7月下旬进入低龄若虫盛期,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
2、稻纵卷叶螟
本站稻田逐日赶蛾,7月17日田间蛾量逐步攀升,7月21日出现发蛾高峰,高峰日系统平均亩蛾量480头。隔日卵系统观察,7月18-22日平均百穴新增卵量66.67粒。平潮、石港、十总、兴东测报点系统赶蛾,分别在19-21日出现发蛾高峰,其中高峰日亩蛾量高的可达3300头,蛾高峰后区植保站在全区水稻种植镇(街)进行全面普查,普查百穴卵量平均为71.23粒(33-133.0)。
综合以上虫情分析,我区今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
3、纹枯病
系统观察,7月17日始见,较去年晚10天,比常年晚3天左右,7月22日系统调查,病穴率平均为10%,病株率平均为2.9%,病指平均为0.58;7月19日全区普查,病穴率平均0.7%(0-3%),病株率平均0.12%(0-0.79%)。
7月23日全区普查,病穴率平均5.29%(0-12.5%),病株率平均0.43%(0-1.05%),田间水稻群体大,郁蔽程度高,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十分有利于纹枯病病斑扩展和激增。
二、防治意见
当前我区水稻田一类病虫褐飞虱、白背飞虱、三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纹枯病进入病情激增期,前期病虫害防治好,不仅能控制当时(代)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减轻后期防治的压力,为后期病虫防治争取主动,各镇(街)要加强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1、防治对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兼治二代大螟。
2、防治时间:7月26~27日
3、药剂配方:
防治稻飞虱:吡蚜·烯啶虫胺或三氟苯嘧啶。
防治稻纵卷叶螟:甲维•茚虫威水分散颗粒剂或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防治纹枯病药剂: 嘧菌酯、噻呋酰胺、已唑醇等单剂及其复配剂。
三、注意事项
1、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高温季节做好防护,确保人身安全。
2、今年褐飞虱虫量高,见虫田块占比大,不建议使用吡蚜酮单剂进行防治。
3、农药废弃物(农药包装袋、包装瓶等)要注意及时回收,不要随意乱扔乱丢,避免污染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