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出差的农资人,终于不需要天天做核酸(甚至一天几次核酸),也不会出机场或出车站的时候提心吊胆——不是被拉走就是被遣返;除了保护自我和他人考虑的口罩,一切恢复了正常!
是不是觉得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了农药市场的丰收季节?
但是,当你把关注点放在2023年农药市场上的时候,当你做产品规划、渠道计划的时候,当你做销售目标分解的时候,却发现短时间内是回不去的——
果树市场的水果价格并没有报复性增长,蔬菜市场各种瓜菜类价格也没有恢复性的反弹,物流也还是在1月8日就纷纷停运;原药价格持续低迷,没有回升迹象;制剂企业收不到淡储,也不着急冬储原药;经销商持续观望,除非你有打动他的低价;零售店更是忙着疫情之后过个好年,让我进货,免谈!
农药上游的石油价格下行,下游制剂企业和渠道观望,终端用户不急不慌。笔者判断2023年的春启将困难异常,也许会成为企业销售的“滑铁卢” ,“开门红”难以翻红,而且可能成为企业的奢望。
总之,悲观的看,2023年植保市场景气的景象在上半年难以出现,中国经济大趋势探底的可能性却很大,农药市场也自然不可避免。
笔者看到的是——寒冬将至!
曾经如火如荼的草甘膦、草铵膦大跌!
近几年都是硬通货的阿维菌素、甲维盐也没能幸免的大跌!
80%以上的原药价格下降!
制剂产品价格持续不振,市场疲软。
渠道商观望,不出手;零售终端遥望,不参与。
农药市场阵阵寒意袭来,如何度过寒冬?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升级你的认知。
“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所以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做出怎样的判断、采取何种行动。
认知是一个人的心理过程,所以认知很难改变,但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主观表现,因此可以升级!
这里我们看看农药行业中需要升级的认知有哪些:
对农药市场的整体认知升级:产品低价是农户需求导致,还在竞争的结果?农药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才能发展的观念需要升级了——要先有定位再看竞争。企业应该做战略定位、赛道定位、产品定位、渠道定位、用户定位,需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赛道都参与、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做、不是所有的客户都合作、更不是所有的农户都是你的目标用户,那样就会与所有人为敌,就可能失去重心扑倒在地。
对增长驱动力认知升级:“品牌驱动”还是“渠道驱动”一直是农药行业的两种不同声音,在刘春雄老师的《新营销3.0》中说的很好:两者的逻辑完全不同。品牌驱动的原理是——只要有人买,一定有人卖;渠道驱动的原理是——只要有人卖,就可能有人买。一个是解决渠道拉力,另一个是解决渠道推力,2023年你需要实现推拉平衡。不能仅仅依靠渠道的推力,不能把资源都集中到渠道上,更要重视品牌带来的渠道拉力,把资源下沉到用户和作物。
对产品创新或差异化的认知升级:专利产品才是创新吗?不一定!
对产品品牌的认知的升级:农药有品牌吗?没有品牌吗?有吗?没有吗?呵呵……有消费就一定有品牌。
对技术服务的认知升级:服务经销商、服务零售店还是服务种植大户,“可能”都不是,也许是服务“作物”,作物能被服务吗?作物方案的重点是作物还是方案?
这些升级,都不展开了,因为是一家之言,也许不对!
有人说:2023年是未来5年最好的一年,你该怎样面对呢?
笔者建议,做好认知升级,农药企业需要做到——
一、用成长型思维替代固化思维
对“成长型思维”这个词语,你肯定不陌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的才能是可以不断增长的。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维模式的差异才是人生的分水岭。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看起来只是两种不同的观点,但正是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塑造不同的观念、行为乃至人生轨迹。在商业管理领域,对于由人组成的企业,领导的思维模式在2023年会影响企业方向和走势。
固定型思维者恐惧困难的挑战,他们担心自己是“不聪明的”,或者显得不够聪明。对于固定型思维者来说,失败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身份,不是单纯的“我失败了”,而是“我是一个失败者”。面对挑战是危险的,因为他们随时可能暴露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如果企业中固定思维者比例很高或者在重要岗位,那么就难以实现认知升级。
如何从固定型思维转换为成长型思维呢?
先看看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领导是什么样?
管理大师沃伦·本尼斯对世界上杰出的企业领导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杰出的领导者说,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领导者的。他们对证明自己没有兴趣,只是在用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自然而然就有了之后的成就。在管理员工方面也是如此,偏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相信发展文化,相信员工通过正确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获得成长和进步。用成长型思维要求自己,对待员工,能让一家公司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转换的第一步是:先改变那些错误的想法。那些关于能力、成长的想法,可能并不是事实。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相信人有优劣之分,他们必须不断确认自己属于优秀的这个级别,而公司就是他们展现自我的平台。
第二步:避免经验主义,在中国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主流观念都是强调努力的,努力的意义对我们来说不言而喻。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和乐观的心态,保持努力。你的看待下属的时候也是,领导要记住这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第三步:拥抱成长型思维,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加深这种认知。
二、站在最高点:高处着眼,低处下手
一定要避免站在高处向下看,看到的都是低价竞争——8000元的2.5%功夫菊酯、16800元的1.1%甲维盐、17800元的1.8%阿维菌素,要着眼于高处——市场上也有20000的2.5%功夫菊酯(诺普信瑞德丰体系下)、有3万的1.8%阿维菌素(桂林集琦),研究这些产品你会发现,其产品极具品牌,且都是从用户(低处)端滋生的品牌认知,都是聚焦于一个方向或一个作物之上。
如果不知道如何站得高看得远,不妨从那些行业标杆产品学起!
三、站在最前端:快速反应,向前半步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才能勇立潮头看风景,不妨从那些行业创新产品学起——
不要说纳米就是个长度单位,纳米农药有什么?
也不要说微囊悬浮剂就是个工艺,有抗性的终归有抗性?
更不要说都是代森锰锌,都是全络合,我和你是一样的!
还有变幻莫测的草铵膦,我就是低价,看你怎么办,难道“不含氯,更安全”不是差异化吗?
纳米农药就是创新,微囊悬浮剂就是创新,细到2微米的领秀就是创新!只要用户认为是创新——农夫山泉就是有点甜。
我做到总成本领先,还怕什么微创新?
笔者绝对赞同,但是成本领先不是需要更大的创新支撑吗?放眼农化行业有几家可以做的到呢?不如来点“雕虫小技”,让你的产品差异化微创新。
在2023年农药市场筑底企稳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关注市场中的“平衡重建”!
中国农业重建产业平衡!农产品价格有望回归理性,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需求转旺。
原药企业重建供需平衡!炒货之后,一地鸡毛——草铵膦、草甘膦。热钱逐渐离场,农药回归理性。“小规模、低效率”农资企业将被淘汰,企业数量继续减少。
制剂企业重建渠道平衡!“技术+营销”依然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切以作物为核心,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以作物为核心,作物是产品的载体。好产品可以穿越周期,相信2023年,仍有一部分企业能在寒冬里脱颖而出并光茫四射。
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服务的载体。好服务可以坚持长期主义,相信在2023年,你的企业一定能在寒冬中如梅花般绽放。
笔者认为,农药行业寒冬将至,2023年也许是农药市场未来5年中最好的一年,需要企业通过认知升级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