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界又掀起了一波财富梦,就像几年前的农资连锁那样。
我还是保持对农资连锁那样的立场,坚定看空这一波的财富梦并继续看笑话。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表现为对信息的更多获取、期望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与相关风险的最大化减少。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成本与传统业态并无差别。
具体到农药行业而言,现有的流通秩序已经是信息极大的透明与交易成本极为低廉,电商业态并不能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相反还导致几个原本隐含的成本显化。
1、单个商品的交易成本大幅提高。传统业态中尽管是多级流通,但到了最终消费者手里,交易成本却很低,总交易成本由各级共同承担。通俗地说,假定某消费者以前去夫妻店购买1瓶200毫升草甘膦是6元,其成本除这瓶草甘膦的6元商品成本之外,尚有出行前往夫妻店的在途时间成本(往往隐含不计)与在途交通成本(摩托车烧油、自行车人力等,往往也不显化)、从决策到购买到使用的时间成本(也是隐含不计)。如果是赊购这瓶草甘膦,资本成本就转移到了夫妻店那里。将草甘膦的购买从夫妻店转移到网上电商之后,则该交易成本变成显化的5元商品(这是导致购买行为改变的最初诱因)+资金成本+单瓶草甘膦在途运输成本(参考全国快递单件[以500克计]平均为7.3元)。对于单个消费者而言,其总体交易成本变得非常巨大,甚至是以前交易中的数倍之多。经几次购买之后,可以预见,大部分消费者将放弃这种看起来便宜其实很贵的购买方式。如果要消除这种来自消费者的担忧,则交易成本转回到产品首供者承担,同样是不可承受之重,最终就是所谓的电商关门歇业。
2、对支付行为的重新定义。传统业态中赊销是常态,从财务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资金成本的延期而已。如果我们看透农业生产其实是一种风险非常巨大的产业,传统农业之所以在中国一致保持现状,是因为分散的小农业态共同承担了整个社会的风险,同时传统中国有“以丰补歉”的社会再保险机制。当代的农业生产结构中,小农(最终风险承担者)独立面对风险,所以赊购在本质上是一种逻辑必然的风险转移。与城市消费品的商品功能发现大相径庭的是,农资本身是一种生产资料,其功能是嵌合在整个生产中才能体现出来的。故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退换货便利的吸引力在农资这个品类中不复存在,也即其通过赊购转移的生产风险回转为消费者个体独立承担。从风险管控的视角看,显然表面上的商品售价降低不足以覆盖生产风险。
3、商品本身使用问题。这是第二点的具化,不多说。
传统农资的交易成本与风险管控,是全产业链甚至是全社会承担,虽然总体成本较大,但是每个环节都仅仅是可控的一小部分。当购买行为转移到供应-消费两点的时候,尽管总体社会成本大幅度缩小,但两端的成本与风险都变得无论巨大,最终成为零和博弈。
农资电商仅仅看起来很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