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四月,我离开十余年自己亲历亲为的门店,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履职。很多朋友认为我离开农资转行了。其实不然,我只是把自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做了“甩手掌柜”“遥控”而已,我的主业依然在农资,其他的都不过是围绕农资作的一些创业尝试。因为不具体操作业务,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当下农资经营的目标或方向。
前不久,在一家农资厂商做的产品交易会上,遇上了朋友邹总。寒喧之后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当下的农资形式与电商。看得出来农资“座商”经营“最美好的年华”悄然已逝,大多数农资人对农资“座商”感触最深的就一个“累”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资人的梦想和目标,开始变得越来越苍白、越来越遥不可及。
一、我们农资人为什么觉得累?
在习惯了“埋头拉车”的年代,我们都处在生存与起步阶段,营销很单纯地归结为产品销售和客户的攻关。大家都把精力花在“招与术”上,忽略了对目标或方向的掌控。不管门店的大与小,大家几乎都是用相同或类似的营销模式在操作。一部分人总是喜欢跟在另一部分人后面,市场上什么东西畅销就卖什么。对外来市场的变化越来越不敏感,对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忽视。结果因为大家用的招术一样,产品又严重同质化,唯一的办法就是拚体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所以大家同时走进“勤劳而不致富”的怪圈不足为奇。
现在看来,我们曾经的农资经营虽然很红火,但却很不健康。明显的如经营超前、管理滞后、发展目标缺失等问题摆在那里,遗憾的是大家都这么视而不见。
二、传统营销模式由顶峰开始走下坡路
传统营销模式在帮助我们成功的同时,也正在接近它的寿命终点,营销模式到了升级换代的时侯。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自然也就配套了那个时代的思维模式。当下我们面临的市场和信息流非常强大,许多旧的模式、信息圈子已经完全不能胜任今天的发展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不同于任何历史时代的特殊路口,旧的观点、思维、产品及模式都将面临着整体淘汰出局,时代呼唤我们需要一种的思维和模式来替代传统的农资经营模式。
随着中间农资零售商的衰落,新的零售环境出现,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或嫁接或延伸的多种零售(或组合模式)精彩纷呈,处在“狗骨头”顶部和底部的农资零售商拥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围绕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把“产品是利润来源”“服务是销售产品”向“产品是提供服务的平台”“服务是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转变是少不了的。把自己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变过去“乞求型”销售,“裸”产品交易型销售转变为“战略”性或目标性销售,与消费者形成战略上的联盟和互惠互利也是不可少的。
三、时势在变,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用户需求日益复杂化、离散化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农资电商”即将来临时,要想建立一个有利可图的“赢利行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并树立稳固的竞争优势,也不是那么很容易办得到的事。因为自己还没有占有竞争优势所需要的相应资源,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同致富。所以,与网络协同竞争,共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共同开发市场、共同做市场,以形成大势,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关键是如何探索一种模式或机制,把网络营销的作用最终反映到终端结果上来,终端零售又如何与网络协同实现从传播到动销的奔跑?等到有一定的客户量了,再把营销工作重点转到“线上”发展,并植入成功理念固化下来,通过3-5年的发展,从偶然性的成功走向必然性的成功。
时势在变,计划赶不上变化。
我们已经生活在自己设定的种种困局之中。发展困局、渠道困局、客户困局、价格困局、技术困局。。。。。。这困局就象一个个泥潭,让我们想改变却被泥潭深深地困住,无法自拔。我们不需要考察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我们只需要走下去,要么死在途中,要么达到终点,都要比我们困死在原地要好。《马雅可夫斯基诗选》里已经发起了从传播到动销的号召:挺起英勇的胸脯前进!看,无数的旗帜满天飞舞!谁在那里向右转?向左!向左!向左!(191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