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缓控释肥料,很多农民朋友都不陌生,但对于缓控释农药,还少有人知晓。近年来,缓释化成为农药剂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微胶囊剂型为代表的缓释型农药开始崭露头角,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缓控释农药有什么优势?其推广应用前景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给农药穿上一层保护衣
何为缓控释农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高级农艺师赵占周告诉记者,缓控释农药顾名思义就是能逐步释放有效成分、有效延长持效期的农药新剂型,包括微囊悬浮剂、颗粒剂、种子包衣剂、片剂、丸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目前种子包衣剂、微囊悬浮剂和颗粒剂是市场上主要的类型,尤以微囊悬浮剂优势明显、发展较快,也是目前农药剂型研究的热点,目前在山东、河南等花生种植区除治地下害虫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农药能实现缓控释的关键在哪儿?对缓控释技术研究多年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树文介绍说,缓控释农药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分子囊壁材料,把农药的有效成分包裹起来,以控制农药有效成分的缓慢释放,犹如给农药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这样就避免了农药与环境的直接接触,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散失,从而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减少了农药用量,减低了农药的累积残留毒性。该类农药根据防治害虫的需要,通过渗透作用和高分子的降解缓慢释放出来,能合理有效地防治害虫,与常规农药相比具有低毒、高效、长效等特点。
长效省工为农解难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获得缓控释农药登记的生产企业不过几十家,虽然其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但因其省工、安全的显着优势,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推崇。
胡树文表示,缓释型对于农业生产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省工节本、长效增产。颗粒剂农药可实现种、肥、药同播,微胶囊农药具有持效期长、毒性低、安全方便等特点。“缓控释农药能有效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减少在环境中的流失、损耗,种一季水稻通常要打5~6次药,而使用缓控释农药只需打2~3次药就行了,而且安全性好,很多高毒农药做成缓释剂型之后其毒性就大大降低了,变成低毒的了。”
“缓控释农药能为农民解决很多问题,一是高工效减少用工,二是安全性好能解决药害问题。”赵占周给记者做了个对比,花生地下害虫较重、防治难度大,常用毒死蜱进行种子处理,如果使用毒死蜱乳油,持效期短,只有十天半个月,并且在花生萌发期容易伤害到幼芽,而如果使用毒死蜱微囊悬浮剂,药效可以延长一倍以上,而且对作物安全得多。
缓控释农药对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丑靖宇表示,农药微胶囊剂型能延长农药持效期和提高稳定性,以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例,将其制成高含量微胶囊悬浮剂,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乳油剂型含量低、持效期短、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
推广还需克服技术瓶颈
近年来,缓控释农药的研发推广步伐明显加快,除了拜耳、先正达等跨国企业,国内一些企业也相继推出新的缓控释剂型品种,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去年共同研发出“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在山东等地已推广40万亩以上。胡树文带领的研发团队在新型缓控释材料研发方面也取得显着成果,已成功研发出持效期较长的系列新型可降解包膜颗粒控释农药和缓控释微胶囊农药,目前均已过中试阶段。
胡树文对记者说,好几家农药企业想同我们合作,能感觉到企业的热情很高。未来几年,缓控释农药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阿维菌素、吡虫啉、噻虫嗪、多菌灵等很多农药都可以做缓控释剂型,尤其是见光易分解、易被微生物降解的品种效果更明显,还有针对害虫发病期长、需要多次施药的像飞虱、蛴螬、蝼蛄、棉铃虫等,以及在水稻除草上,缓控释农药都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他同时也指出,缓控释技术目前还不是十分成熟,存在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持效期不长、成本较高、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在技术和工艺上进一步完善。
农民往往喜欢立刻见效的产品,对新的农药剂型接受起来会不会有难度?赵占周认为,只要让农民看到效果,缓控释农药推广就不难。“在山东临沂等花生主产区,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每亩成本要40元,虽然价格比乳油高很多,但因为药效好、安全性好,农民也逐渐接受了。关键是要保证药剂质量稳定、药效突出,尤其是对作物的安全性。”山东鲁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树斌认为要让微囊剂型推广开来必须要做大量的试验示范让农民感受到微囊剂型的优点。
如何加快推广缓控释农药,胡树文建议,要继续深入展开缓控释农药的研发,克服持效期短、性能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加大宣传、推广、示范的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相关的补助试点。在登记上出台优惠政策,适当缩短申请时间,同时制定相关质量标准,清除市场上的伪劣、不合格产品,规范缓控释农药市场。
链 接
缓控释农药在国外的研发开展较早,1974年美国的Pennwalt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品化缓释农药――微胶囊化甲基对硫磷,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微胶囊悬浮剂作为当时农药的缓释剂型制剂被认可它使高毒农药低毒化而且延长了残效降低了成本和有害溶剂用量。如今,世界范围内缓释农药产品已超过100种,缓释农药与农药主要剂型相比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小,但是已经被国外广泛认知和认可。
我国第一个商品化缓释农药产品于1982年问世,之后缓控释农药的研究发展缓慢。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微胶囊悬浮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先后由南通联农农药剂型技术中心、安徽农科院植保所等科研单位与有关企业合作使微胶囊悬浮剂产业化并且陆续有辛硫磷、毒死蜱、三唑磷、高效氯氰菊酯、甲草胺、乙草胺、阿维菌素、除虫菊酯等多个有效成分微胶囊悬浮剂获得农业部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