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阿里进军农业千县万村计划的消息在网络上或者是行业里引起了热议,很多人都在关注,都在议论。尤其在农资行业,仿佛这一切马上就要到来,要压倒现有的一切,取代现有的一切一样,是乎让很多的人感受到末日就要来了,也是乎让一部人感受到立马可以叱咤风云了。
虽然自己进入农资行业的时间不长,也就是五年左右的时间,只能算一个新兵,可是自己却没有那么多的悲喜,因为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这个行业做些思考和准备工作,必然不会惊恐。
农资行业的变革是必然的。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必然有其反正得规律,我们既然走进了农业就应该对农业有一个相对的认识。农资行业作为农业不可缺少的支架,一定为伴随农业行业这个出体的发展和变革发生改变,从三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农资都是供销系统来完成流通配送工作的,生产都是计划性的。因为当时的土地是集体所有,集体生产。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基于当时的制度,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者关系、分配制度、生产资料等必然与之相符。
再后来,有了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制度的出台,根本上是要解决生产力受到了生产关系束缚的问题,要解放生产力就必然要改革生产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释放出了惊人的能量。与之相匹配的是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单元,人均一亩地,农业生产收入占据了整个家庭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
到九十年代开始,非常流行的术语就不是电商而是打工,农民工。因为制造业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农业,国家发展的导向也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制造业工业、很多的乡镇企业开始兴起,很多人开始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走进工厂,中国制造成为这个时候的代名词。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创造的价值远高于农业。可是这个时候物价没有降,还有谁能坚守这块土地去种地呢?离开时生存的选择!尤其是比较偏远的,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更不用讲了。直到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农村是什么样子?满目疮痍。抛荒、空穴、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就是农村的特征代名词。看看这块被遗忘的土地,很庆幸还有一批有梦想的人在坚守,坚信这里将大有可为。
虽然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涉农,可是这个文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土地改革制度是一个分水岭,农业应该会有新的转机,这就是制度经济学的魅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求和经营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截止2013年11月,全国50亩以上的大户287万户,家庭农场平均达200亩,全国26%以上的耕地被流转。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德国拜耳建立大户俱乐部介入安徽土地流转、先正达建立乡村俱乐部介入土地流转、柳传志种植猕猴桃蓝莓累计投入农业15亿、民生银行董文标计划3年投入1000亿金枪鱼、新希望刘永好介入生猪、京东商城刘强东生产强东大米,在农村刷墙、在乡镇设立信息站开始销售种子业务、恒大集团进军农业投资1000亿元,首批订货达119亿元、最后到最近的阿里巴巴。土地流转、家庭农场、社会化专业分工、飞防、统防统治、连锁经营成为农业的代名词。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生产关系的束缚,现有的农业需要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全新的与之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这是一个新体系取代旧体系的过程。用一句时髦的话讲,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与时俱进的企业,企业成功是时代的选择,农业的变革是必然的,农资行业的变革也是必然的。无论是生产资料的流通形式,还是高科技技术在农业上的投入和应用,或是生产要素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制度的改革,变革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双效是检验发展的唯一标准。为什么是农业这个行业有巨大的变革,那是因为在行业的利益分配中确定这个行业有利可图,有成长的空间,是社会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资行业的变革是渐进性的。
虽然行业发展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绝对不是昨天晚上的事情,应该说是和社会的变革相适应的。同样的,这个变革也不是今天就能完成的。农资流通渠道的变革应该是二十年前的事,从北京金色谷超市,德农、喜洋洋农资连锁、农家福、中农立华、中国邮政、千村植保等等,无论是全国性的连锁还是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无论是企业探索的还是政策导向型的万村千乡工程,都在为这个行业的变革贡献力量,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时代的选择,但是不能否定这些前辈的付出。直到现在,农资行业出现的电商,是不是立刻要颠覆前面所有的流通形式呢?答案是不会立刻。
互联网的兴起应该是一种工具的变革,是一种技术性的变革。在农资行业的应用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体系方能正常运行。我们换一个行业看一看,跳出农业看农业,京东商城和淘宝在家电销售渠道上的应用,京东只是搭建了平台,淘宝也是。无论是空调还是洗衣机或者电视机,都是有这些厂家或者当地的公司在完成售后服务工作,电商只是一个交易的平台,交易后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那就是售后服务。如果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无论这个体系是厂家还是第三方,我想很多人是不会网上购买电器的。更何况还有很多家店不是在网上达成交易的,那么多的超市、格力专卖店。流通的业态是多样的,只是主流与否。回到农资行业,想想是一个道理,不需要太惊慌。
农资行业的变革速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的,首先我想应该是我们的受众。也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农民,农民是否能信任网购,尤其是当前还有很多六十年代的农民,这些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当然,不排除哪些种植大户,也就是农资消费者素质影响;还有上游的生产厂家能否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农资也是高度技物结合的行业,如果厂家不能提供完成的解决方案,就如同去医院看病还是到药店买药是一个道理。其三就是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体系,例如有没有专业的植物保护公司、病虫害防治组织完成专业化的分工,如果没有单纯的流通是没有意义的。看看药店和医院就明白了。其四就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规模化种植的区域相对更快,北方比南方区域快、粮食作物区比经济作物区快。最后还有社会以及政府政策环境的影响。
总之变革是必然的,但是变革的速度是受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影响的,是渐进性的。
解决问题提高双效是企业存在的根基。
农资行业的变革是不可逆转的,也是长在进行的,那是不是就没有我们生存的根本呢?我想即便是阿里巴巴,最终的工作和落脚点都是县级和乡镇。尤其是县级,阿里应该懂得去整合资源,整合谁?整合能解决问题的企业,能解决问题的人。解决农业生产上的问题,解决物流配送上的问题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企业的存在有没有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坐在这里喊口号,喊口号是要被时代淘汰的,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因为我们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农资电商只能提供大平台,边缘化的工作还是需要终端的企业去完成的。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中,我们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终极目标是能不能提高生产效率?能不能提高经济效益?在社会化专业分工中,你是专业化的防治?专业植保?农产品销售?还是高效的配送体系?你需要要有创造价值的长处,懂得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只要你能做到行业前列,区域前列,我相信你不担忧变革!静下来,好好做一点事情,从实际出发,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