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为完善农药管理制度,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形成《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修改重点包括“一证一品”、禁止捆绑销售等,同时对网售农药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有行业人士预计,如若“一证一品”施行,将有八成农药产品或面临淘汰。
《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一条第一款中,从“同一生产企业仅可使用一个品牌标志或商标”变化为“同一登记证持有人的同一农药产品标签只能标注同一个商标”。
不论是企业自己生产或是委托生产,都只能用一个商标,而非以生产企业来限定商标,不再是一企一标。“一证一品”成为现实。
有行业人分析,“一证一品”政策将致农药行业大洗牌,80%产品恐退市,农资经销商货源告急;竞争格局将重塑,独家证件企业占优;借证、代工模式终结,委托加工锐减,销售型企业压力倍增。
广西超优农选董事长黄志超指出,新政下竞品减少,利好证件资源多企业,对证件少、渠道弱企业则雪上加霜。销售型企业及大代理商定制包装之路受阻,商品名称预计将减70%。
据悉,国内目前农药登记证大约4万个,而这些证件通过二三线品牌运营、委托加工、销售公司定制等方式,实际在制剂市场产生的农药品牌几乎是这个数量的4倍。也就是平均一个登记证有差不多4个商标品牌。
记者从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获悉,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共有1920家农药生产厂家获得生产许可证,但其中1068家企业持有的登记证不到20个,161家企业仅持有一个证件。
据山东某农药企业市场总监介绍,这些登记证较少的企业,通常销售队伍规模有限,市场体系也不健全,往往依赖出租证件来维持运营。新政策实施后,每个登记证仅适用于同一个商标,这意味着出租证件将不可行。 业内人士表示,新政策实施后,农药企业将直接减至1600家以下。 当前,我国农药产业面临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的问题,超半数企业未入驻化工园区,且60%为规模以下企业,部分还位于环保敏感区。
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能成为紧迫任务,同时企业迁移也可能给中西部生态环境带来风险。此外,农药品种结构老化,70%的登记品种已使用超过15年,导致产品同质化、抗药性增强、药效下降,用药量增加,残留和环境风险加剧。因此,加快农药更新换代,淘汰高毒高风险产品势在必行。
《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修订后,要求标签标注原药企业登记证号及信息,实现了从原药到制剂、经营门店的全链条追溯,有效杜绝无证生产原药行为。